海皇三叉戟之无畏海魂 连载

海皇三叉戟之无畏海魂

分类:历史军事 作者:明月风雪夜归人 字数:3万字 标签:海皇三叉戟之无畏海魂,明月风雪夜归人 更新:2024-07-03 09:58:29

在日德兰的暮霭中,长达十余公里的无畏战列线正在苍茫的大海上延绵。那被闪光与轰鸣所点燃的天际线,已成千古绝景。一场奇诡的境遇,让青年李维逆流光阴,于1896年在德皇第六子身上夺舍,自此驶入了一片新的天地。美 ...

1896年,柏林城,皇宫外。

自1870年普法战争后,数十万人口从帝国东部迁移到西部,从上、下西里西亚和波兹南、西普鲁士和东普鲁士田野,涌入柏林、基尔等大城市。年轻的德意志帝国经历了其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人口迁移热潮。柏林城身为帝国首都,是实际的受益者,很多东欧和东普鲁士移民拖家带口,来到这座首都之城。

的确,位于柏林市中心的勃兰登堡门,在18世纪90年代为纪念普鲁士在七年战争中获得的胜利而动工开建;东侧是菩提树下大街的尽头,西侧是三月二十八日广场的开端。作为柏林城的标志性建筑,勃兰登堡门被称为柏林乃至整个德国的城市标志,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人来此参观留念。

李维,哦不,现在应该是叫约阿希姆殿下。是的,你没看错,又一位穿越者。全名弗雷德里希·威廉·约阿希姆·冯·霍亨佐伦,是威廉二世和奥古斯塔皇后所养育的第二个儿子,1885年1月出生于柏林城的夏洛腾堡宫,从胜利柱沿六·一七大街西行,途径柏林工业大学和恩斯特·罗伊特广场,然后沿奥托·苏尔大道继续往施潘道前行,即可到夏洛腾堡宫。由于约阿希姆的形象是威廉二世和奥古斯塔皇后二人去芜存菁之后的完美呈现,虔诚的天主教徒奥古斯塔皇后对他惊为天人,认为这是耶稣圣主给予她最宝贵的恩赐,百般宠爱。

今天我们的约阿希姆殿下离开皇宫出来透透气,走在柏林城平整开阔的柏油公路上,一往直前。凭目远眺,天朗气清,一幢巍峨壮丽的建筑映入约阿希姆的眼帘。勃兰登堡门它通体呈砂岩般的黄沙色,古朴厚重,尽显普鲁士王国鼎盛时期的肃穆与威严。十二根根各十五米米高的多里克式立柱如山岳擎天,支撑着一方数千吨重的宏伟平台,门顶中间最高处,一尊高约五米的胜利女神雕塑手持权杖,跃马驰车,象征着帝国军队凯旋归来。

此外在帝国广袤无垠的国土还有着蔚蓝色海水的基尔海湾和威廉湾还在静静的等待着每年一度的航海周,那时候全世界的帆船爱好者将会云集基尔和威廉港,劈波斩浪;基尔海军基地和威廉海军基地,想来此时承载了德意志人海军梦的萨克森级和勃兰登堡级战列舰此刻应该是正静静停泊在锚位上。基尔,这个德国石勒苏益格-赫尔斯泰因地区的首府,德皇威廉运河的起点,波罗的海沿岸重要的海港城市从来都不乏烂漫的风情。

1896年的德国,1873年经济危机的余波即将消散去,阴霾已经在渐渐远离德国人民。帝国的统一打碎了德意志经济发展的桎梏,这个年轻的国家潮气蓬勃充满了旺盛的活力,可它的统治者和人民都还缺乏治理国家的经验。

封闭而保守的农村体系被打破,无数以古板著称的容克贵族们一边跳着脚咒骂一切新生事物,一边小心翼翼的开始投资工厂和企业;竖立着黑漆漆的烟囱的工厂被建立,古老的城墙被推到了,水清沙白的莱茵河渐趋污浊,城市像一只吞噬一切的怪兽,以几何倍数扩张;农民被剥夺了土地,在资本家的驱使下来到充满机遇和灾难的城市,又因为新兴的工商业者无穷尽的压迫导致1889年鲁尔和上西里西亚工人大罢工。

此刻,约阿希姆遥望着施普雷河上的一幢富丽堂皇的建筑,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象征—柏林皇宫。柏林皇宫又称柏林城市宫,最古老的部分兴建于1443年,为勃兰登堡选帝侯“铁牙”腓特烈二世临施普雷河兴建。

1448年柏林市民不满“铁牙”腓特烈二世的统治,群起反抗,一度将施普雷河的河水灌进当时兴建的城市宫的地基。城市宫于三十年战争中,因柏林的失守,数度被破坏。大选帝侯腓特烈·威廉重新修整整座宫殿。

大选帝侯腓特烈·威廉之子腓特烈一世时,城市宫开始整修增建为巴洛克风格的宫殿,并成为王室住所,之后历代的君主陆续修建扩建。

现在是约阿希姆一家的住所,自己的便宜父亲威廉二世陛下和奥古斯塔皇后就居住于此。

约阿希姆边走边翻看自己这具身体之前的记忆,对这个国度的近代历史已经了然于心。威廉二世统治的第二帝国,将德意志民族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拥有世界第一的陆军和世界第二的海军,代表着工业力量的钢铁总产值更是超越了英法两国的总和。

可惜的是,由于威廉二世过分相信帝国的力量和自己的才情,在外交事务上连续犯下重大失误;德国纵然工业实力冠绝欧洲大陆,但在英法俄三国的联手剿杀之下,仍然惜败不敌,惨遭屠戮。直至1919年的6月21日,曾经震撼了整个世界的公海舰队在一片‘彩虹’的明码电讯中自沉斯卡帕湾,一周之后《凡尔赛和约》在巴黎签订,世界第一的陆军和世界第二的海军也就此分崩离析,从此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德意志第二帝国成为历史的尘雾。

约阿希姆接着又联想到了德国在国际战略上的处置和环境,只能说是相当糟糕,虽然威廉二世虽然在治理国家上颇为不错,德国国力连续保持了20多年的高速稳定增长;但在强行辞退俾斯麦之后,把俾斯麦为德国创造下来的良好周边局面给败了个干净,把昔日的盟友英国和俄国全给推到了夙敌法国一方。

后来为了弥补这一局面,威廉二世大力加强同南面奥匈帝国的关系,把意大利也拉入了三国同盟。可他却没想到,奥匈帝国是个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而意大利更是两面三刀,开战一年后,转身便投入了英法的怀抱,然后对昔日的盟友奥匈帝国发起了猛攻。如此一来,德国不啻于与全世界为敌;纵然陆军冠绝寰宇,也只能是饮恨莱茵。

还有就是德国陆军总参谋部自身的问题,施里芬计划的失败葬送了整个全局。这个计划虽然是一个极其优秀的计划,详细周密无懈可击;但以事后眼光来看,这里面便出现了诸多的缺憾。如果德国不在西线采取这种赌博式的进攻,而是专心防御和法国接壤的阿尔萨斯和洛林,把主力集中在东线进攻俄国人的话,才是一战德国陆军的最佳方案。

因为西欧地域狭窄,而东线战区比西线开阔了至少十几倍,俄国人防守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最适合发挥德国陆军的威力。以一战时期俄国情况,最多三年便会支持不住,而后为了退出战争,和德国签订丧权辱国的和平条约。俄国一旦退出战争,法国又捞不到什么便宜,德法双方自然便会坐到停战的谈判桌前。还有就是严重缺乏前瞻性设计的公海舰队,浪费资源造了一堆小船抗大炮的玩意儿。陆海军资源长期分配不合理,以及开战前陆军动员严重不足。

展开全文

最新章节

为您推荐

小说排行

人气排行最新小说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