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比安卡的希冀(2 / 2)

比安卡有些感动,想了想便问亨特,

“我记得,亨特你有一个女儿是吧?”

“是的,比安卡小姐,我和我太太已经结婚十六年了,我们有一个十五岁的女儿和十一岁的儿子。”

提起家里的孩子,亨特脸上露出了笑容,

“我和我太太是青梅竹马,七、八岁的时候就认识,小学与中学也是一起上的。她如今是布拉格一家中学的代数教师。我闺女马上就要读高中了,她成绩很不错,虽然我太太希望她能接她的班当老师,但是她自己更希望成为一名医生,她也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学习……”

这还是比安卡第一次主动关心手下员工家庭,见到亨特谈起女儿一脸自豪的样子,不禁想到了自己前世的老爹。

“亨特先生,其实我有一个不成熟的设想,我想在厂里开学校、医院、商场等设施,把工厂变成自给自足的小城市。

这样子做还能给工人家属们提供一份简单的工作。据我了解,我们厂里有很多工人,妻子都在家当家庭主妇,我希望能给她们一个机会,挣脱柴米油盐的桎梏。”

“您的想法固然美好,但是并不是所有女人都想小姐您一样幸运,能有开明的父母,能接受足够的教育,能有一份不错的工作。

而且小姐您尚未结婚,不需要为家务操劳,但是工人们长时间在工厂里工作,家务活只能交给他们的太太来做,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家务活有很多,最麻烦的不外乎洗衣做饭带孩子,很多家务如果集约化完成,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比如做饭,做20人份的食物所需的时间远少于做5人份食物的四倍。我们可以扩建食堂,让食堂解决用餐问题,这样其它人就每天就可以解放出几个小时的买菜、做饭、洗碗等时间。

同理,洗衣服晾衣服也很麻烦,但是通过大型洗衣机和烘干机等专业设备,几个人就能清洗几十几百人的衣服,让妇女们从洗衣服中解放。

还有就是托儿所,让两三人就能照看十几个幼儿,解放了更多年轻妈妈……俄国人的国营工厂已经有了成功的先例,我们这样做,完全是可行的。”

徐念秋在工厂大院度过了同年,那时父母所在的国营工厂,除了这些外,甚至还有澡堂、电影院、托儿所等等。几乎能满足一个人从出生到入土的所有需求。

如今有了属于自家的工厂,她希望可以复制自己童年的境遇,让厂里的工人和他们的家庭也享受到这样的环境。

“可是小姐,您这样大费周章是为了什么呢?”

“如今我们已经不缺订单,反而是有限的产量成为了利润的最大限制,我这样做当然是为了提高产量。

工厂招收一名新工人,从学习培训,到正式上岗,再到认同集体,形成凝聚力,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

但如果选择解放妇女,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人事安排,将一些低难度、体力消耗小的岗位,比如组装车间的组装员,交给女性来做。

将男性工人、尤其是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投入到原先制约产量的关键性岗位。这些妇女同志的丈夫,本身就是工厂一份子,所以她们天生具备对工厂的认同感、凝聚力。”

捷克国情不同于种花家,国内劳动力总量有限,不可能“你不干有的是人干”。相反,一旦德国吞并捷克,将捷克工业绑上德国的战争机器,捷克各类工厂全力运转,捷克国内男性就业将很快到达饱和。

到那个时候,工厂想要通过招收工人、扩充产能难度会很大。比安卡想在招工一事上另辟蹊径,通过解放妇女劳动力,用妇女来扩充工厂产能,缓解到时候劳动力不足的窘境。

有了编写民兵训练手册的经验,她甚至能暗中训练一直厂卫队,等到了二战末期,苏军即将解放布拉格的时候,带着厂卫队临阵起义,狠狠给德国守军后背捅上一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