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临城下36(1 / 1)

李渊手下的两支军队,合计共二十余万人,共同合围长安城。长安城内,已是一片慌乱,代王杨侑其年十二岁,尚且年幼,朝政多由其舅舅滑国公韦保峦代为处理,韦保峦之弟韦义节出任侯卫大将军,负责长安城十二道城门和皇宫的守护。韦义节眼见李渊势大,长安城已成孤城,便暗中与韦保峦商议,建议韦保峦献城投降,以保韦氏一族的尊荣,被韦保峦怒斥了一顿。恰逢阴世师率两万人马,回援长安城,就连卫文升和骨仪两人,也随他一起进了城,韦保峦就势免了韦义节的侯卫大将军一职。韦保峦原本想让卫文升负责长安城的守卫,但是卫文升经过鄠邑之败后,精神状态日渐低靡,再听说自已家人,用长安县城,换了自己的自由后,更是伤心不已,回到长安后,便在家卧床不起。韦保峦无法,只得将长安城的一应城防事务,都交由阴世师、骨仪两人负责,又命屈突通的儿子屈突寿、屈突诠协助两人守城。

韦义节见韦保峦把守城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骨仪和阴世师来办,心中便有不忿,于是将骨仪和卫文升的家人,当初以办丧事的名义,骗自己放他们出城的事情,告诉了韦保峦。并说道:现在骨仪和卫文升完好无损的回来了,说明这二人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否则当初没有必要做这种事情。韦保峦听说还有此事后,反倒将韦节义训斥了一顿,说他当初就不该放人出城,而且还隐瞒了这么久才说。韦义节见韦保峦反倒来责怪自己,心中的怨气就更大了。韦保峦知道卫文升现在病重,不便去问卫文升,便将骨仪叫了过来问话,骨仪自然不会承认,只说自己家人不知情,以为自己死了,这才给自己办了丧事。并说自己在叛军中是宁死不屈,叛军关押自己几个月后,看守放松了警惕,自己趁叛军不注意,带着卫文升一起偷偷跑出来了,在路上遇到阴世师回城的军队,二人便他一起进了城。骨仪说的有鼻子有眼的,韦保峦听了骨仪的话后,也没有过多的深究,对骨仪敲打了一番,仍让他协助阴世师守城。

韦义节同样身为代王杨侑的舅舅,平时却并不如兄长韦保峦一般受到代王重视,心中本来就有意见,又被自家兄弟免了职,更是多有不忿。现在见韦保峦,宁愿相信几个外人,也不相信自己,更是怀恨在心,于是更加打定了投降的主意,伺机想与城外的李渊军队联系。

阴世师和骨仪两人,栽过几次跟头之后,也谨慎了许多。两人一上任,便将长安城十二门的守卫都撤换了,亲自挑了十二位家眷在长安城中的守城校尉,并把他们的家人,都接到了宫中看管了起来。又让人把一应的守城装备,都摆了出来,夜叉檑、狼牙拍、巨形强弩都架上了城墙;各个城门的守军,都配备了猛火油柜;十二道城门,都用刀车塞住了,别说城外的人,城里的人想出去都不行了;再把库里的投石机都组装了起来,凑够了二十四架,每个城门配备了两台投石机;长安城的几处水源:永安渠、清明渠、龙首渠、曲江池的黄渠,都做了水上栅栏,水中又安放了不少铁蒺藜、暗刺、突刀,以防有人潜水入城;再在各个城门处,埋下听瓮,防止有人挖地道进城。一应的擂木、投石、油料都准备停当,随时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阴世师将屈突通的奏折,给韦保峦看了,韦保峦便依屈突通之言,先是将城中粮草,都集中到皇宫之中看管起来;又把一众多余的宫女、宦官放了出去,以节约宫中粮食消耗;接着便是让一众大小官员,把家中的家丁都放了出来,加入到守城队伍中来,经过一番折腾,总算是凑齐了五万人马。韦保峦又按屈突通的计策,将长安城的各大城门,分割成十二大块,与城门相临两个坊的街道,都用拒马、栅栏隔断成独立的一块,将里坊设置成了【瓮城】,每个【瓮城】都配备了几辆驽车,以防一个城门被突破后,叛军趁势扩大战果。一切准备妥当后,韦保峦又亲自负责起了皇城的守卫,将外城的守卫交给了阴世师、骨仪、屈突寿、屈突诠四人。命屈突寿负责东城的守卫,屈突诠负责西城的守卫,骨仪负责南城的守卫,阴世师负责北城的守卫。

韦义节冷眼旁观,将这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偷偷记下了各处的防守情况,并把情况详细的写在了绢布上。韦义节又召集府上的几十名家丁,先跟他们训话道:“平日老爷我,待你们如何啊”?一众家丁哪敢说二话,都说老爷待自己恩重如山。韦义节又问他们道:“这回让你们上城墙作战,你们都给我打起精神来,不准偷懒啊!听到了没”?他这番话说完后,便仔细观察起一众家丁的表情来,大部分家丁都声音响亮的应了。韦义节见有几个家丁,回答时躲躲闪闪的,声音也不响亮,心中便把他们都记了下来。待众人散去后,韦义节便让人把那几个滥竽充数的家丁找来了,先试探他们道:“刚刚老夫跟你们讲话,你们为什么躲躲闪闪的”?几个家丁连忙说冤枉,韦义节故意提醒他们道:“这贪生怕死,原是人之常情,老爷我也不会怪你们。只是现在这个情况嘛,想求生也是妄想了,你们都好自为之吧”。几个家丁一时听得是云里雾里的,也不知道他这话是什么意思。一名家丁胆大地问道:“老爷,这小人们也就罢了,您是堂堂的国舅爷,怎么也说这种话来”?另一名家丁也说道:“您老定是有办法的,还望老爷开恩,教小人们一个活命的门道来”,其他几人见韦义节似乎并没有发火,也连忙跪地求饶道:“老爷开恩呐!小人们要是上了城墙,怕是只有死路一条了,再也不能侍候您老人家了,还请老爷可怜可怜,替小人们想个主意出来”!韦义节见时机差不多了,便先试探他们道:“你们想活命啊?那行吧,你们当值的时候,把里面人员配置什么的,都先搞清楚,回来告诉老爷我,老爷我看看有没有什么漏洞,要是有漏洞,咱们再想办法补一补,怎么样”?一众家丁听后,既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他说的到底是什么情况,也只得先行退下,按他说的去办了。

城外的唐军大营中,李渊召集众将商议道:“这打仗一事,我一向是不太懂的,不过这先礼后兵的道理,我还是知道的。咱们先派人到城下去喊话,如果隋军能主动打开城门,那大家都皆大欢喜,不行的话,咱们再来商议攻城的办法吧”。众将听后,虽说感觉这办法有点迂腐,但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也都同意了。李渊于是命李建成,挑选了几十名嗓门大的士兵,拿着写好的檄文,向守城的隋军喊话,檄文大意是:

隋臣唐国公李渊,敬告代王殿下,方今天下,奸臣当道,贼寇四起,内忧外患,不胜枚举;李氏一族,世受皇恩,当此危难,责无旁贷;臣甘冒天下之大不韪,与晋阳举兵,一为自保,二为驱贼,三为报效朝廷,匡扶朝纲;既无半点僭越之心,亦无半点僭越之举,望代王殿下明查;今情非得已,请求代王殿下应允,让臣等进驻长安;臣愿效周公、诸葛孔明之举,辅佐殿下,以成大业。臣李渊在此发誓,必竭尽全力辅佐殿下,外驱群寇,内除奸贼,肝脑涂地,死而后已;事成之后,臣愿回原籍,躬耕养身,不问世事,颐养天年。臣李渊顿首拜上。

念罢檄文后,李建成又让人朝长安守军喊话,希望长安守军能明白唐军的这番苦心,不要妄加猜测,放唐军进城,以免因用兵而双方遭受伤亡。李建成命几十人喊遍了四城,隋军无人回应,在明德门时,还遭到守军的一通乱箭。李渊无法,只得命李建成、李世民、李秀宁等,集合一众将领,商议攻城事宜。

李建成先道:“井栏、架桥车、攻城云梯、吕公车、投石机、攻城巨驽、攻城车等正在陆续运到,三天后就可到齐了,粮草也足够我军支撑一年的,大家尽可放心一搏”!众将听后都大喜。李世民又道:“一应的攻城设备,既然都快运到了,那咱们得定个主攻方向出来,集中兵力进攻,这样才能更快的突破隋军的防守”!众将都点头称是。李秀宁也道:“咱们还得先了解城中的防守情况,这样才能更好的确定进攻方向,如果能派人混进城中去打探一番,那就更好了”。众将听后,都道:现在长安城守得密不透风,如何能混进城去?李秀宁命人叫来手下的两名亲随校尉:冯立和谢叔方。李秀宁先跟众人介绍道:“这二位,是我身边的亲随校尉,一个月前,他们就曾混进过长安城中,我们可以先问问他们,看看他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冯立和谢叔方先是见过诸位将军,然后跟大家说道:“上次我们是翻墙进的长安城,不过上次长安城的守军,明显兵力不足,他们晚上巡逻的时间,中间间隔有一刻多钟,我们这才得以混进城去。现在他们人员多了数倍,又加紧了巡逻,晚上巡逻间隔的时间,都不到一盏荼的功夫,而且晚上城墙上都点起了火把,这个翻墙的办法,现在肯定是行不通了”。李秀宁听后点了点头,知道他们说的都是实情,也不为难他们了。

李世民听后,先是惊讶地问道:“你们对守城巡逻的时间,了解的这么清楚啊!这么说来,你们是已经打探过一番了”?冯、谢二人点头称是,并说是受李秀宁之命,查看长安城周边的防守情况,李世民高兴地说道:“这果然是强将手下无弱兵!没想到三妹竟然早就已经在准备了”,李建成也夸李秀宁想得周到,李秀宁不理他们的这番赞美之词,问冯、谢二人道:“除了翻墙这个方法,你们有没有发现其他的漏洞,可以混进城中去的”?冯立想了一下道:“我们看了,由水路进入长安城,也许是一种方法,可以试试”,谢叔方也说道:“可惜我们水性不精,没办法潜下去打探,所以也只能是猜想一下而已”。李建成、李世民都点了点头,李秀宁道:“那我们可以先从军中,挑选一些精通水性之人,看看能不能潜水进入长安城”。众人听后,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可以先试一下下,于是都去军中挑人去了。

唐军集合了军中数百名精通水性的士兵,先挑了十五人出来,分成五队人马分别去打探,一队负责北边的永安渠,一队负责南边的永安渠,一队负责南边的清明渠,一队负责东南角的黄渠,一队负责东边的龙首渠。黄渠的这一队,由刘仁轨当队长,到了入夜之后,他率先潜入了黄渠之中,其他两人跟着他下了水。过了好一会后,刘仁轨便浮出了水面,手里还拽着一个人,刘仁轨把人拉上了岸后,又下水去捞人去了。在岸上等待的众人,连忙帮那人挤按起胸腹,那人吐了不少水出来后,这才缓过劲来,众人见他腿上有伤,连忙帮他包扎了伤口。没过多久,刘仁轨又捞了一个人上来,众人连忙又帮这人挤按起来,忙活了大半天,这才把人救回来。刘仁轨把人捞上来后,也是上气不接下气的,缓了好一阵后,便起身到了李秀宁军中,将自已探得的情况,跟李秀宁说了一下:水中伏了铁蒺藜、暗刺、突刀,一不小心便会被伤到,自己好在水性好,又知道这水中的伎俩,才没有着了道,另外两位兄弟,下到水中后,被铁蒺藜挂住伤了,差点没上来。李秀宁让他歇息一下,有什么事情明天再说,刘仁轨摇了摇头道:“不忙歇息,咱们去看看其他几队的情况怎么样,说不定他们也会遇到这种情况”。李秀宁见他说的有道理,便带着他,去见其他几队人马,刚好李世民也在现场,一行人便都一起去查看情况。

李秀宁、李世民几人转了一圈后,这才发现,进出长安城的水道,已全部被封住了,其他几队人马,不但没有潜入长安城中去,还淹死了几个,李秀宁叹了口气,正想和李世民商量,放弃这个主意。刘仁轨跟其他几队商量后,便跟李秀宁和李世民道:“两位主帅,属下以为,此计可行”?李秀宁见他说此计可行,便连忙问他,如何进入长安,刘仁轨道:“首先,咱们得白天下水,晚上不行,晚上水中太暗,看不清楚,容易着了道。还有就是,要多点耐心,多下几次水,分批搬开那些水中的埋伏,便可潜入了”。李世民连忙问他道:“你可有把握”?刘仁轨点了点头道:“咱们不需要太多人,也不需要分几路,只需要从黄渠中进入便可”。说罢又跟李秀宁和李世民解释道:“属下刚刚问过其他人,他们那边,水渠的宽度都不如黄渠,所以水中的埋伏也多。这黄渠可进入曲江池,水量大水也深,水面比其他渠宽阔,所以水中的埋伏也相对比较稀疏,咱们只要集中十几个水性好的人,不停地搬运,只要不被隋军发现,要不了几天,就可以趟一条路出来。等障碍搬走后,即使水性差一点的,也可以潜进去了”。李秀宁点了点头,肯定了他这个方案,李世民让大家都先安歇,有什么事情明天再说。回到军中,李世民问李秀宁道:“这个刘仁轨,说的话可靠不”?李秀宁点了点头道:“这人是李寿叔招揽来的,也是他推荐给我的,做事从来没出过错。上次在鄠邑打退屈突通,他出了很大的力,算是一员猛将,也是非常可靠之人”。李世民见她这么说,也就不再问了。

第二天,李秀宁便让刘仁轨去军中挑人,刘仁轨先把昨天晚上剩下的几个人招集起来,问他们还有没有胆量下水,众人都异口同声地说【敢】!于是刘仁轨便告诉他们道:“咱们这次白天下水,为了防止被隋军发现,大家都穿上浅青色的衣服,每人头上顶一块水草,口中含一根芦管,先从远处下水,到了近处再下潜,明白吗”?众人都应了。刘仁轨说罢又给了每个士兵一根长长的勾绳,告诉他们道:“到了水中,先不用管怎么进城,见到有障碍物,便用这勾绳勾上,让后面的兄弟用绞车,把那些东西拖开就好了,听明白了吗”?众人齐声应了,说罢便从远处下了水。李秀宁和李世民商议了一下,接着使出一招声东击西之计,让人在长安城的各个城门口,擂起鼓架起桥来,做出要攻城的样子,吸引隋军的注意力。

李秀宁又让人把几辆绞车,悄悄沉到了河里,让熟悉水性的士兵潜在水中,沿着水渠边,把绞车慢慢抬到了离长安城数百步的地方,静静地等待刘仁轨他们回来。刘仁轨带人下水后,过了大概半个时辰,众人便都悄悄潜回来了,手中都牵着勾绳。一众士兵从他们手里接过勾绳,挂在绞车上,在水中慢慢地绞动勾绳,把水中的障碍物慢慢地挪开。刘仁轨待绞车转动的差不多了,又下水查看了一番,看障碍物是否被挪开了,待挪开一批之后,便接着带人下水,继续在水下开路。

城中的韦义节,从几个家丁口中得知了隋军的巡城路线、时间、换班秩序后,先将一众信息写在绢布上,放在身上藏好了。然后又写了一百多张【我乃国舅韦义节,有要事与唐国公商议,若收到消息,请摇白旗确认】的字条,又把这些字条,分别绑在一众箭羽上。接着便穿上甲胄背上弓箭骑上大马,装出大将军的样子,来到城墙上巡城。一众隋军将领,见他突然来巡城,又穿成这个样子,一时都不知所措:按理说,他现在不是大将军了,没有资格巡城,更不应该上城墙。但他还有国舅的身份,而且之前是大将军,许多将领都是他的手下,太驳了他的面子也不好。一众将领只得一边安排人,一路小心翼翼地陪着他,一边去禀告阴世师等人。韦义节上了城墙后,便装出要考较下面人的样子,问他们道:“你们能射多远啊”?众人不知他是什么意思,便都说不知道。韦义节哈哈一笑道:“你们就知道偷懒,看本将军的”。说罢拿出一支没有绑字条的箭羽,弯弓搭箭,做出要射箭的样子。他先是拿箭瞄了一下城外,接着又把箭头对准了身边的人,并哈哈大笑道:“你们可得小心了,要是敢偷懒,本将军的箭,可是不长眼睛的”,吓得众人连连后退,一个个都躲得远远的。

阴世师这时也收到消息,知道韦义节上了城墙,他倒不疑有他,只以为韦义节是失了大将军的职务后,心有不忿,故意穿成大将军的样子,来城墙上显威风捣乱。阴世师也不想去见他,便吩咐几位将领,既不能得罪他,也不能让他乱来,看好他就行了,众将领令命而去。这边韦义节见众人退得远远的,便把手中的箭射了出去,接着又快速的拿出绑有字条的箭羽,连着射了几箭。一众守城将士,都隔得远远的,看不清他射箭的情景,虽然也有眼尖的,怀疑他箭上有东西,但是他箭已经射出去了,谁还敢问?更没有谁敢去查看他箭筒里的箭。韦义节射完箭后,又跟一众将士道:“你们都要加油练习!要跟本将军一样,一箭能射到两百步以外才行,知道吗”?众将士只得连声应喏,谁也不敢多嘴。韦义节如法炮制,在各个城门上,都射出了绑有字条的箭羽,直把一百多支带字条的箭羽,都射完了,这才心满意足的下了城墙,回到家中等消息去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