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香港电影衰亡史 358(2 / 2)

什么是“字花”呢?

很简单,就像后来学者电影公司和永胜的合作一样,我甚至都不需要看剧本,只需要几个演员的名字:刘得华,周润發,周星星,或者程龙、李联杰……,然后我就可以把电影制作费打给你了,至于演员和剧本,你自己去搞定。

我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拿到电影,然后弄到院线里去上映就行了。

这种方法,对任何一家电影公司或是制片厂来说,简直都是一种梦寐以求的合作方式,因为它代表着电影还没上映,甚至都还没拍出来,你就已经盈利了!

毕竟人家给你一千万,你也不可能傻乎乎的把这一千万都用来拍电影对吧?

当然,那些投资公司也不是傻瓜,他们之所以敢这么“豪爽”,主要还是因为当时香港电影在台湾非常受欢迎,基本上都不会让投资者亏本。

所以这就是香港电影之所以“鼎盛”的例证。

但这种模式,真的能够持久吗?

正因为香港电影在台湾如此受欢迎,导致很多热钱都看到了投资电影的好处,特别是那些香港黑道和社团,他们正在愁怎么转型,结果机会就被送到了眼前。

既然香港电影这么受欢迎,那么好,我们也来拍嘛!

反正对这些人来说,演员不是问题,导演也不是问题,剧本更不是问题!

一颗子弹,就可以请到刘得华这样的演员,而剧本,则可以直接用别人已经成功的作品来“扒皮”嘛,比如《英雄本色》。

正因为如此,那段时间香港影坛可谓是抄袭成风,各种良莠不齐的作品也开始出现在了大银幕之上,有的电影还稍微讲点儿良心,至少没让投资商亏本,但有的电影……

那就真是粗制滥造,纯粹是奔着钱去了。

如此一来,就连台湾的八大影商也遭到了不小损失,但其实最严重的问题还不是他们亏了钱,而是他们对香港电影丧失了信心。

太多的鱼目混珠、滥竽充数的电影充斥着市场,导致这些影商逐渐对香港电影人失去了信任,再加上市场过热,那些演员的片酬也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最终,这群影商们承受不住这样的压力,选择了从香港电影市场撤资。

这一次的撤资,对香港电影行业的打击是致命的,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香港电影走上了一条下坡路,并逐渐丧失了“东方好莱坞”的光芒。

而这一切,就是从1993年开始!

所以关沛珊才必须提前出手制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否则的话,她说不定还没等到踏足电影圈,整个香港电影行业就已经先垮塌了。

当然,另外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关沛珊想出手杀一杀香港影坛现在这股“跟风”的歪风邪气!

何谓“跟风”?

简单来说,就是人家拍什么我拍什么,看什么电影火,我就照抄同类型的电影。

这种行为在香港影坛其实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当初电懋和邵氏双雄争霸的年代,这种事情就已经层出不穷了。

当年电懋喜欢拍风月片,因为他们手底下有众多知名女星,比如林黛、尤敏、丁皓、乐蒂等人。

这四人当初被称为“四大美人”,名气一点也不下于后来的“霞玉芳红”。

而这四人,几乎都有过拍风月片的历史,她们的每部作品,都能在当时的社会上带起一股风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