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太乙金华宗旨》(二)33(1 / 2)

清风解释道:“此章解释开天目内视黄庭之法也!

其意为:回光,是功法的总名称。但功夫上进一层,则光华也盛大一番,回光方式也更妙一些。

前面功法是由外部而控制内部,现在功法则是由中央而驾驶外围;前面功法是用臣佐来保证君王,而现在功法则是奉君王圣旨来发号施令,面目完全是一大颠倒。

这一功法的内容是在欲入静之前,首先要调身调心,使它自在安和。接着放下万缘,丝毫没有牵挂。让天心正位于中央,然后两眼垂帘,就像奉了圣旨去召唤大臣,谁敢不尊?接着就用两眼的目光内照坎宫,光华所到之处,真阳就会出来迎接。

八卦中的离,外部是阳而内部是阴。它的本体原是乾卦,一个阴爻进入内部,却成为主人。于是随物而生心,顺物而流转。

现在回光内照,不随物而生心,那阴气就受到了控制;同时由于光华的注射,逐步变成了纯阳。又因同类相亲,会调动那坎卦中间的阳爻向上升腾。

这一阳爻原非坎阳,实际上也是乾阳,所以,仍然属于乾阳应接乾阳。

这两件物体相遇,就是纽结不散,氤氲活动,忽来忽往,忽浮忽沉。

这时自己元宫之中(指胸腹腔),犹如太空那样无边无际,全身轻妙无比,飘飘然好像要上升,这就是所谓“云满千山”。

接着,那气机来去无踪,浮沉无迹,忽然脉也停住了,气息也停了。

这种状态在养生书中称为“坎离交媾”;这就是所谓“月涵万水”。

等到在那杳杳冥冥之中,忽然天心一动,这就是一阳来复,活子时出现了。

但这里面的消息还要细说。

一般人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那眼和耳一直是随外物而动的,外物走了,看和听的行为也结束了。

这里头的动静,就好比是下边臣民办事,而上面的天子反而随着他们去服务一样。这样下去,无异是跟鬼住在一起了。

现在我们的人,一动一静,不是跟鬼在一起,而是跟人在一起。

那人,就是真人,就是自己身中的天子。

天子一动,下面的臣民一齐跟着动;这种动就称为“天根”。

天子一静,下面臣民也一齐跟着静;这种静就称为“月窟”。

天子动静无端,臣民们也随着动静无端;天子休息上下,臣民们也跟着休息上下;这就是所谓“天根月窟闲来往”。

天心处在镇静之中,气机动得过早,火候就失之太嫩;天心已经在动,那气机在后面才动,火侯就失之太老。

正确的方式,是天心一动,立刻用真意导引气机向乾宫(头顶)上升,两眼的神光也注视顶部作为引导,这就是动得恰到时机。

天子已经上升到乾宫,正在悠扬自得时,忽然那运动似乎要停止下来;这时应当赶快用真意引导他下降到黄庭部位(中丹田),而眼光内视那“心后关前”的中黄神室。

接着,气机运动又要停止,那是一念不生的结果。这时眼光向内注视的意念,也忽然淡忘了,身心来了一场大解放,万感千念一时泯灭;自己神室中炼丹的炉鼎(鼎指着中丹田,炉指着下丹田),也不知道放在什么地方,甚至连自己的身体在什么地方,也找它不到。

如果进入这种境界,就叫作“天入地中”,那就是众妙归根的时刻。到了这一阶段,才是所谓“凝神入气穴”。”

他虽如此与我讲解了,但我仍不甚了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