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辩道《老子想尔注》(二)28(1 / 2)

的确,由于我的思路不一样,是从老子写作意图出发的,故能通讲整部《道德经》!

但张道陵他们,断章取义可以,还自以为颇对!整体而言,又不相融合了!

不过,也许都如世人所看到的那样《道德经》就是一则归一则的,各章间语意联系上的确不连贯。

但若说是如同《论语》般后人记载下的语言片段,显然又太有悖史实!

《道德经》就是老子精心写就的!

至于他有没有编撰别的那些先贤的话,这不敢妄臆揣度。

不过看起来还真有点逐一评说又有心铺开来说下的味道!

所以,我认为,老子的确借鉴了先诸圣贤的理论,又融合成了自己的理解!

故而,《道德经》行文就倒怪不怪的了!

但这些也是我自己的思考而已,于清风而言,发现了我理解力之不同,焉肯放过!就又催促道:“还看了多少?都说来听听!”

于是,我便又翻着书逐一说道:

“比如他这句“道教人结精成神,今世间伪伎诈称道,讬黄帝、玄女、龚子、容成之文相教,从女不施。”就是在说“道是教导人们把精结成神的,现在世间有人以伪诈之伎俩假称为道,假讬着是黄帝、玄女、龚子、容成等写的书来教导大家,希望得到你的布施。

这就肯定是在抵制别人的学说了嘛!

再如,他对“金玉满堂,莫之能守。”的解释是——“人之精气满藏中,苦无爱守之者。不肯自然闭心而揣捝之,即大迷矣。”

这就牵强得很了!把精气当成金玉,说人的精气是贮满在身体内的,这就叫“金玉满堂”?又延伸到没有人爱惜自身的精气上去了,说这些人都不肯静心修道,纯然迷失了!

这不有点绑架老子言词为他自己所创之道教开路之嫌疑么?

再如“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精结成神,阳炁有余,务当自爱,闭心绝念,不可骄欺阴也。

骄欺,咎即成。

又外说秉权富贵而骄世,即有咎也。”

居然把“富贵”说成阳炁有余而欺阴气不去去了!我当真不知他咋样去读的书!

再看“名成功遂身退,天之道。

名与功,身之仇。功名就,身即灭,故道诫之。

范蠡乘舟去,道意谦信。不隐身形剥,是其效也。”

又被他说成“道”告诫大家不要贪恋功名,以免灭身!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魄,白也,故精白,与元同色。

身为精车,精落故当载营之。

神成气来,载营人身。欲全此功无离一。

一者,道也。今在人身何许?守之云何?一不在人身也,诸附身者。悉世间常伪伎,非真道也。

一在天地外,人在天地间,但往来人身中耳。都皮里悉是,非独一处。

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

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耳。

今布道诫教人,守诫不违,即为守一矣。不行其诫,即为失一也。”

这些,就借老子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却把道就说成是一去了!而又称“一”在天外,散而为气,聚形居然就成了太上老君这样的神袛去了!还说太上老君长驻昆仑之类的。这明显就把“道”给神化了!

而老子所说的载营魄抱一,是指人要精神和形体合一,自始至终纯朴不变!

魄,指体魄,代表着人的身体。载营魄就是指的人的身心精神主导体魄而成为一个统一体!哪来他所说的“精落当载营”之说哟!”

我接着又评说道:“他老人家说世间有人借黄帝、玄女等的一些话来诈称道,这点无疑有些打击异己而自我标榜。

当然,谁立言都会说自己是正宗的,这肯定可以理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