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告别秀儿(1 / 2)

爷爷最后对我说道:“颜颜,你既回来了,也该去与秀儿和众乡邻报声安好!大家为了找寻你,可没少费力气!”

我也正是如此想的。反正我在那里杵着,他们二老有些话也不好谈。估摸着他们又要为我谋划些啥子了!

于是,我便告了声礼,出门找秀儿去了。

秀儿家在村东头,从我家到她家,基本上要贯穿整个村子了。

这犄角村不大,只有二十七户人家,总人数小石没有算过,所以我也就不清楚了。

秀儿的爹是大家公推的村长,为人义气耿直,公道正直,深得大家的推崇。

林清秀有个弟弟,叫林平之,才九岁。

林清秀人如其名,虽然才十二岁不到,身板儿还单薄,可样貌儿长得清清秀秀的,以后定然可以出落个大美人!

林平之也有点儿像他姐姐,清清朗朗的一个男孩儿!林清秀也挺溺爱她弟弟的,每次出来玩儿都带着他的。所以,林平之也算小石的发小弟娃儿了。

犄角村中间的大路挺平整,又宽阔,全部用青石铺就,缝隙也用三合土抹过,可以当晒场坝用。

村外是一湾水田和两口屯水的池塘。村东西两头靠山壁各有一口古井,是山上浸下来的地下水,水质甘甜清洌,长年不断。

水田那边靠山一面的坡地就是大家的旱地,种一些蔬菜和旱地作物。

这儿没有地主,都各家种各家的地,只在农忙时才互相帮助着一起干活。

这清虚界是没有官府的,各大宗门也不收税,只是家里有到宗门修炼的,要或多或少地缴纳些学费或认些捐。

当然,请宗门的人来办法事那是要给钱的。

所以,若是不参与宗门的事务,老百姓完全就过着如同尧舜时传下来的《克壤》(即《诗经》中的第一首诗《击壤歌》)中所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地以食,凿井而饮。帝力于我何加焉?”般的生活。虽不富有,却自由自在,自然朴实。

说老实话,犄角村里最富的人家可能算我们石家了。

爷爷长年经营药材,对行情也清楚得很,又加上他尽去采挖一些名贵药材,所以挣得肯定不少。

就小石父母都去宗门修炼,也不见他经济上有何难处!

一般家庭,供得起一个修士都不错的了!

而这老头子从来都财不露白,过着与大家一样的日子。

但他也是乐善好施的,谁家生活上有些困难,他知道了,就找个理由去送些财物接济了事。

还有就是大家的病基本上都由他免费治疗了。

所以,他才是这犄角村的灵魂人物。

但他从不显山露水的,总和大家一样。

只是他不种庄稼,也不主持任何村里的事务。

而林清秀她爹,作为村长,就要为大家多尽些义务了。

除了主持公道,还要组织大家搞好生产与干好公益事业。

当个村长还没报酬,只是得到了大家的尊敬,社会地位比较高。

但他一旦遇到难得解决的事,还得来请教石爷爷。

所以,两家走得很近。

这儿又顺带交待一下,石爷爷对小石其实是打小就教导起来了的。

除了药材方面的知识外,就是关于道学方面的知识,都给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了的。

所以,当初我才与小石灵魂交流,便深感他这个娃娃不简单!

我从村西头走到村东头,距离不长,但也遇到了许多乡亲。

他们见我平安归来,都十分高兴。我便一路道谢过去。

早有些小孩飞跑在前,去向他们的秀儿姐姐报告我回来了的喜讯去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