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数月艰辛建展馆,领导观看赞赵彬77(1 / 2)

  周彪侧头应声道:“来了。”

  赵彬问周副专员:“地委去几个人?”

  周彪说:“就只杜书记一人去,他最近很忙,刚好今天上午有点时间。”接着说,“我是在家里吃早饭时,突然接到杜书记电话……”

  正说着,一辆吉普车从地委方向疾驶而来,周彪忙对赵彬说:“来了。”

  吉普车嘎的一声停在他们两人面前。坐在副驾位置的杜书记,从车窗探出头,朝周彪和赵彬点头笑了笑。周彪和赵彬立刻坐上车。司机随即启动车子,向老城驶去。二十分钟后,他们抵达老城电影院门前的广场。三人下车,往广场北边的展览馆走去。

  展览馆的门卫一见赵彬来了,赶忙把两扇大铁门“哐啷”一声打开。三人进来,见里面有几个工作人员,还在摆放展品,赵彬望向他们问道:“解说员来了没有。”

  一个工作人员回复道:“他们有事,没来。”

  赵彬皱了下眉头说:“这么多解说词,不天天来读,怎么行。”

  另一个工作员见赵彬很着急的样子,就连忙解释说:“赵局长,今天上午,农校所有老师都要开会,他们几个下午来。”

  赵彬唔了一声,想着,主要是杜书记突然要来看展览,不然的话……杜书记看出赵彬的为难,就笑着对赵彬说:“你给我们解说,不就行了吗。”

  赵彬微笑说:“我来讲,行是行,就怕没解说员讲得好。”

  杜书记笑道:“讲普通话,你肯定不行,这没关系,我们听得懂的你山西话。”

  周彪把两手往后一背,也呵呵地笑着说:“你只给两个观众解说,随便怎么讲吧。”

  赵彬说:“那好吧,我先把展览馆的概况,说下。”

  赵彬站那里,开始向两位领导介绍:“我们这个展览馆,面积有一千平方米,分三个展区,一区主要展示石谷农耕历史、水土变迁、农耕工具、农村习俗;二区展示解放后到现在,石谷农村经济发展的情况;三区展示石谷未来农业发展的途径。我们先去一区看吧。”

  三人往前走了十几步,进入一区。赵彬指着门边墙上的图片对两位领导,说:“石谷这个地方,古时农业主要是渔猎经济,以后才不断从平原地区引进锄头、铲子等;直到一零八五年才开始引进牛耕技术。”赵彬说时,指着墙下一副木犁说,“这张犁是一八四六年引进我们山区的。”

  杜书记惊讶地说:“有一百年历史了。”

  周彪弯下腰,摸了摸结实光滑的犁把,说:“是有些年代了。”接着问赵彬,“从哪里弄来的。”

  赵彬含笑说:“这张犁是我发现的,情况是这样:不久前,我到白鹭县木荷高级社考察回县城,当天晚上,在招待所翻看《白鹭县志》,见书中有一处写着:‘兰溪村一户姓覃的人家,于一八四六年从枝江引进铧犁工具。’当时我想,铧是铁制品,极有可能不存在了,但犁是木料制作的,如不出意外,应该还在使用。第二天,我与县农业科一个干部去了这个村,没想到,我们很顺利地找到这户人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