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挣扎(1 / 2)

  “老霍,怎么了,最近还好吗?”按下疑惑,顾霰云问霍剑英的近况。

  “哈哈哈哈。”霍剑英首先发出一声大笑,顾霰云心里有底了,看来老霍真是碰上什么好事了。

  “老顾,这不是十一放假吗,想问问你有没有空。我在鲁市搞了个新能源车的厂子,想邀请你来指导指导。”霍剑英向顾霰云发出了邀请。

  “你现在在搞新能源车了?是自主研发自有品牌吗?”顾霰云谨慎地问。

  “对。但不是私家车,是工具车。类似工程机械之累的。”霍剑英好像知道顾霰云在担心什么,马上解惑。

  顾霰云担心的是什么?是新能源车骗局。

  自从国家提高了环保意识之后,对汽车尾气的污染问题越来越重视,不断提高对汽油车排放的环保要求,还大力支持新能源车产业。

  国家的支持是很简单粗暴的,贴钱,减税。但有时候花钱并不一定能解决问题。就好像在新能源车产业。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全国各地的国产新能源车品牌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了一茬又一茬。地方政府要业绩,商人要利益,一拍即合之下,很是骗了不少国家补贴。

  新能源车骗局最严重的地方,甚至形成了一个产业链。有人做电池,有人做外壳,有人做拼装,一条龙。生产出来的车其实根本不能上路,就是个大号玩具车,但照样按照新能源车的标准申请国家补贴。

  一辆拼装车的成本也许只要两三万甚至几千元,但是标价可达十几万。这其中国家补贴就可以捞好几万。简直就是暴利中的暴利。

  好在这样的疯狂也没几年,国家果断叫停了这种盲目的补贴。

  如今听到霍剑英在搞新能源车,顾霰云首先警觉的就是霍剑英是不是被人忽悠踩进了什么骗局里面。

  不然一个老赖,不能坐飞机不能坐高铁,也申请不了银行贷款的,怎么搞新能源车这种实业?要知道在新能源车的研发制造领域,几个亿也只是洒洒水,霍剑英凭什么?

  而且鲁市这个地方,也让顾霰云有不太好的观感。

  老话说投资不过山海关,是有道理的。商人判断一个地方适不适合投资商业,必须要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是不是利于商业发展,能不能遵守商场的游戏规则。

  在我国很多北方地区,官僚主义盛行,人情关系非常重要。公开、公正、透明这些对商业发展最重要的条件反倒不太能保证,政策朝令夕改,或者说干脆就是个黑箱。这对没有背景没有关系的外乡商人是很致命的。

  在这种地方创业,可以说完全是在比拼资源和人脉。成也人脉,败也人脉。

  一个地方的政策和官员,对一个公司是松一松还是紧一紧,完全可以决定这家公司的生死。鲁市就是这样一个对人情关系看得很重的地方。

  林青苗好奇地听着顾霰云跟霍剑英的交谈。不知道霍剑英最终说了什么,顾霰云居然同意要去鲁市看一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