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番外二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别情70(1 / 2)

  那位绣婆是个面相严肃的女人,在杨家教了半年的课。绣婆的眼睛花了,再全不了针上的精细,所以才开始做这教姑娘刺绣的生意。每日早饭后,她侄儿赶着驴车送她过来,一直到日近昏黄,再来接她回家。

  杨青青一开始很有些怕她,那样一张脸,冷冰冰的,但凡杨青青出神了、针走错了,她就拿手里的针头在杨青青手臂上一戳。力道不大,又隔了几层衣裳,其实并不厉害,但杨青青那时小小年纪,皮肉鲜嫩,针扎的疼痛还是每每叫她能从椅子上跳起来。

  她跟母亲哭过这回事,可母亲说,这是下半城里最好的绣婆了,严师才能出高徒,不过针扎一下,有什么打紧?

  杨青青只好噙着泪回去。

  后来有一天,早起就阴云密布,绣婆还是按时来了。她随身的布包里总带着一把伞,因此也不担心落雨了回不去。可那天,暴雨从午后开始落,天早早黑成了墨。一直到杨家宵夜时分,雨没停,绣婆的侄子也没有来。

  杨青青的娘只好叫上绣婆一起吃饭,嫂子在桌上笑嘻嘻地说,原是不管晚饭的,今日天气糟得很,也是没有法子。

  绣婆脸上还是冷冰冰的,眼也不抬地接了一句:“劳东家管这一顿,今日的工钱便不算罢。”

  杨青青有些坐立不安,一顿家常便饭罢了,又不是席面,如何抵得一天的工钱?更何况,绣婆就捧着一碗稀饭,很偶尔才动筷子夹面前的一盘豆芽菜,委实没有吃多少。

  杨青青看着桌上一家人,她家算不得高门大户,绣婆年纪也不小,父亲和哥哥都没有回避,却从头到尾一言不发,只管吃饭。娘和嫂子得了绣婆的话,倒是心满意足的样子。

  又想起方才在房里上课时就听到绣婆的肚子响过。她每天是带着干粮来上课的,中午杨家人自去吃饭,绣婆就留在屋里,啃一个冷馒头,或者一块烙饼。

  这还是杨青青有一回吃得快了,早回了房才瞧见的。她还是怕绣婆,但看着那冷馒头就觉得不好吃,便每天快到午饭时分,就叫厨房的妈妈煮一壶热水来添茶。

  屋里有热茶,总比干嚼着冷馒头强些。她还想着,若是绣婆吃得好一点,兴许就不会冷冰冰的,也不会拿针戳她了。

  今日中午绣婆大约也只就着热茶吃了那么点东西,一定早就饿了。杨青青不敢跟母亲和嫂嫂开口说钱财的事,不知怎的心一横,伸长胳膊夹了母亲面前的一盘回锅肉。那是用咸菜炒的,里头不是全肉,还有拿红薯粉揉了、切成片状的粉块块,但因着有肉油浸润,滋味很好,是一般小户人家做肉时常见的配菜,又好吃,又能撑分量。

  杨青青没敢夹真肉,只敢挑里头的红薯粉块块。她把那块又大又厚、粘着油水和咸菜的粉块块放进绣婆碗里,便飞速缩回手低下头,不敢再看娘和嫂嫂的神色。

  绣婆也没说话,好在这顿饭很快就吃完了。这天夜里绣婆也没能回家,那雨落得像是破了天一样,别说人要行走,便是驴车马车,怕也寸步难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