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第三个春天(3)(1 / 2)

  不远处就是客运站,她上了大巴。

  今天大雾弥漫,高速封了,车绕路走低速路,车开到榕城远郊的山间,路过村子里的集市,司机下车去买炒饭,舒澄澄也下了车,司机以为她是要催他,说:“马上就走。”

  她说:“我不走了。”

  她刚才想去榕城,现在在车上抬头看见山里树林中深深掩映的十字架,又想去教堂。

  今天她心脏里有种奇怪的方向感,有块磁极在冥冥无声地牵引她。

  集市蒙着一层氤氲渺茫的雾气,米面和酱油的香味里混着一股花香,走近了看,是有个小男孩在路边提着篮子卖花。

  舒澄澄买下了他的花,让他带路去看看教堂。

  小男孩带着她走山路,一边给她讲今晚小学的饭堂吃栗子鸡,她可以一起去吃。

  “你在上学,怎么出来卖花?”

  “教室漏雨,今天修屋顶。”

  “老师修屋顶?”

  “嗯,还有哥哥。”

  “你的哥哥?”

  “不是,是我们的哥哥。”

  舒澄澄自己有哥哥,跟他说:“谁跟你‘我们’啦?”

  小男孩跟她说不清哥哥是谁,“别问了。你要去教堂?教堂很远的,吃完饭再去吧。”

  “你就是怕错过栗子鸡嘛。”

  小男孩嘿嘿笑,“哥哥做饭好吃。他什么都会,给我们家都修了房子,补了墙,修好了断桥,我们上学方便多了,还有这棵大树,树快要倒了,他把大树救活了,鸟巢还在,冬天到了,鸟还回来。”

  舒澄澄走上山坡路过那棵树,它被虫子蛀空的部分填满了水泥,创面抹上了石灰,这是民间常用来救树的手法。树站直了,翠盖亭亭,鸟在树顶筑巢。

  舒澄澄扶住水泥树爬上陡坡,黑色的群鸟呼啦啦离开大树。

  天色不早了,教堂确实还很远,她跟着小男孩回学校。

  村子在山里,交通不便,很不富裕,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只剩下留守老人和儿童,学校的老师们也都不年轻,好在孩子们很乖,在饭堂排排坐,舒澄澄帮着老师一起分了菜,坐下吃饭。

  听老师说了几句,她明白了,每年都有不少人死于农村危房倒塌事件,有个公益组织专门做落后地区建筑的修复工作,这半年就有个志愿者来村里修补危房,同时也帮他们做点别的事,偶尔还替老师上课,“哥哥”是孩子们对他的称呼。

  老师听说舒澄澄要看教堂,有点惊讶。村里是有个教堂,本省沿海,海运发达,明清时期开始就有传教士坐船来布道,现在村里的老人柜子里还有用粤语白话编写的圣经,偶尔有老人去教堂做礼拜,但越来越少,他们现在只把那个地方当村里土大夫的办公室,都快忘了那是个古老的小教堂了。

  老师也是一样的话,“明天去吧,挺远的。今晚你在这住,跟女老师住值班宿舍,如果你不嫌弃的话。”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