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1 / 2)

  白逢春想起了管家之前在茶馆的话,以及祝祭那一夜他抬来的礼物。

  “应该是这样”,这时楼下传来一阵骚动,随着“噔噔”的脚步声,一个小厮快步上楼,向楼上的人禀告:“碧寥小姐到了”,不少人闻言冲下了楼,为了提前一睹芳容。

  就连留在席间的人脸上也露出了期盼之情。白逢春与王之问对视一眼,心中都在惊讶碧寥竟有如此魔力。

  霍英素此时看到了二人,起身远远的做了一揖,二人连忙起身还礼。以为司仪模样的人走上高台,宣布寿宴正式开始。

  方总万起身,对宾客的到来表示感谢,接着先举杯自饮,随后宾客们纷纷前来敬酒。一时间觥筹交错,热闹非凡。

  酒过三巡,开始了助兴的节目。白逢春先登台,说了一段寓意吉祥的书话,他看出台下的宾客有些意兴阑珊,带着期盼的眼神交头接耳。

  他明白,这些人的心思都在碧寥身上,此刻只怕自己说的天花乱坠也没人理会。于是匆匆讲完归席。

  又坐了片刻,终于该碧寥登台了。她人还未见,伴奏的乐师先出场,古筝、短笛、三弦琴一应俱全,乐师先调了调乐器,调整好后就静静坐着,等待主角上场。

  台下众人也都翘首以盼,敬酒、交谈的声音也都停了,整个二楼鸦雀无声。白逢春无意间望了霍英素一眼,发现她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看着台上,反而阖上了眼,脸上显出了有些神秘的微笑。

  先是一声清脆的古筝,接着笛声与琴声跟进,一起奏响宏大的乐章。丽人就在这乐章中缓缓出场。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碧寥竟是一身男子的打扮。

  她穿着一身青布长衫,头上戴着文士方巾,踱着方步,俨然一位饱学的书生。脸上不施粉黛,但天生丽质,肤色洁白,脸颊上自带两朵红晕。

  更难得的是,她穿着书生的衣服,身上就完全是书生的气质,没有半点风尘之气。

  她轻启朱唇,歌声却不是婉约一流,洒脱中带着一丝深情。白逢春仔细辨认,她唱的竟是苏学士的《定风波》词,唱至“莫听穿林打叶声”一句时,歌声低沉悠扬,随即又变的高亢起来。

  她的歌声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白逢春不禁想起文人对苏词的评价: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外,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说的是柳三变的词适合女子清唱,而苏学士的词,适合壮士铁板高歌。话虽夸张,却很有道理。

  碧寥唱苏词,竟也能唱出其中真意,除了自己气质非凡,中气足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般悠远、洒脱的意境,唱歌的时候没有一口悠长的中气支持,是难以体现的。

  一曲唱罢,回味悠长,不知那个冒失的公子扯着嗓子喊了声:“好!”,随即潮水般的掌声响起。

  冬青眨眨眼,转头问白逢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