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20(1 / 2)

  那人脸色渐渐红润,自报家门道:“在下太和书院山人王之问,多谢搭救。”

  太和书院是京城一间规模很大的书院,书院的山人一定是极为博学之人,白逢春看这人年纪并不大,如此年纪居然能做到山人之位,定有过人之处,不禁对他多了几分尊敬。

  王之问也听说过白逢春的名头,听过几次他的书,不过碍于身份,担心书院学生有所非议,不好常去。这次有机会相见,自然要长谈一番。

  说书先生虽然常混迹于市井,但说到底都是读书人,二人渐有惺惺相惜之感。

  白逢春发现,一旦熟络起来,王之问十分健谈,而且知识非常渊博,谈及之事没有他不知的。

  谈话自然而然的引到鬼神之事上去了。王之问费力的盯着白逢春问:“听说先生你通鬼神之道,不知是真是假?”,白逢春笑而不语。

  “虽然子不语怪力乱神,但我却对此颇有兴趣。鬼神之道,说到底是祭祀祖宗,这里面包含着敬天顺民的大道理。”

  白逢春依旧不答,大道理他不懂,不过鬼神之事玄而又玄,涉及的道术更是精巧至极,又岂是一言半语能说的清的?

  王之问见他不答,以为他瞧不起自己这个门外汉,有意卖弄学问吓他一吓,于是故作神秘的低声道:“先生听说过‘巫’吗?”

  白逢春一头雾水,‘巫’他当然听过,是上古时期承担祭祀工作的人,他不知道王之问所说的‘巫’究竟是指什么。

  “巫源于上古的祭司,在三皇五帝时期,巫是君主身边重要的帮手,扮演着鬼神沟通的角色。与鬼神沟通的办法称之为巫术。后来圣人之学盛行,巫的作用渐渐小了,巫术也渐渐消失了。”

  “既然要与鬼神沟通,当然就要有手段。三闾大夫《九歌》中对巫祭神的仪式有着详细的记载,巫们通过舞蹈与音乐取悦神仙们,博取他们的青睐。说到沟通,最直接的办法自然是通过语言。既有与高高在上的神沟通的‘神语’,也有与遍布在山川、林木、河tຊ流、大泽中的鬼沟通的‘鬼语’”。

  说到白逢春感兴趣的话题了,他竖起耳朵静听。

  “可惜通这两门神奇语言的人极为罕见。现在的所谓巫术,都只是些皮毛,装神弄鬼做些夸张的动作,喊上几句什么‘某某听令’之类的,鬼神都听不懂你说的话,又怎会听你的命令?”

  白逢春点点头,他虽然不懂巫术,但王之问讲的很合道术的法门。不过有一点他并不赞同,如果施法者的法力足够强大,只要与施法对象建立了契约,即使对象完全听不懂讲了什么,一样会照施法者的意思去做。

  当然这是修习道术到了一定程度才懂的道理,没必要告知王之问,对他有害而无益。

  “不过上古的巫术,虽然在流传过程中有所遗失,却并不是完全失传。在一些地方,因为种种原因,真正的巫与巫术流传了下来。楚地就保留有不少真正的巫。”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