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出路173(1 / 2)

  听着他源自心底的敬佩与感叹,我亦有几分触动。神秀大师在弘忍大师门下的经历,又何尝不是他自身的映照?

  他年之后,纵然他有神秀大师的心胸品性,又是否能有这般幸运?

  “只可惜,慧能大师不愿来京,否则净觉也能有神会这般机遇,得两位禅门高僧为师。”他又接着叹道。

  “‘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道安法师所说的这个道理,贤首国师明白,神秀大师也明白。可是慧能大师不愿奉召来京,只怕有别的考量。”

  他满面疑惑地看向我,似乎从未考虑过其中的关涉。

  “北魏武帝、北周武帝,两次灭佛,皆因空门与朝政纠缠不清,又与贵族豪强结盟,寺院几成田产兼并之徒。我知道贤首国师驭下严格、僧纪清明”,我见他要开口反驳,便提高了声音接着道,“我也知国师不仅得陛下看重,也与东宫往来甚密,为的就是改朝换代之后,能护住佛门。

  “可是,既与皇室沾染,有些事便是避无可避。薛怀义败坏佛门清誉时,国师可有办法?”

  “十三娘,你……”

  “陛下的大周王朝以佛为尊,可李唐历来道先佛后,当年玄奘大师数度祈请先帝高宗以佛为先,先帝都未能答应。”

  “可太子殿下是玄奘法师的俗家弟子,号为佛光王。”

  “太子此人……”我顿了顿,重新开口道,“可是下一个太子呢?平恩王和义兴王,既非良善友爱之辈,也算不得什么聪明人。”

  慧苑的脸色变得凝重,“十三娘,你的意思是……师父该学慧能大师,避世山中?”

  “不”,我摇头道,“慧能大师有他的选择,贤首国师也有自己的。没有是非对错,只是多年以后才能分辨谁的运气更好些。”

  “那你的这番话,是说给我听的?”慧苑轻轻挑眉,带着几分好奇问道,“你是想让我学你阿兄,远离宫廷?”

  “我来……”我轻轻一笑,对他坚定地说,“是想托你转告国师,回到长安之后,可与相王及相王五子多有往来。”

  “相王?”慧苑眼底流转,却没有深究下去,只是踌躇许久,才问我,“这些你为何为不亲自告诉师父?”

  我被他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困在原地,连自己也不知为何非要跑到城外的持明院,却不去近在咫尺的佛授记寺。

  “佛授记寺……人多眼杂,我如今毕竟是相王孺人,还是……多有顾忌为好。”我胡乱敷衍着。

  慧苑没有说什么,只是轻轻移步,立于我的身旁。

  “那句诗……该补全才是。”

  洛阳城外的冷风蔓延周身,他的青灰色僧袍微微鼓起,唇边的笑意含而不露。

  长安二年,我跟随陛下銮驾往西一路行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