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斩首(1 / 2)

  “秋官侍郎皇甫文备可有动作?”我猛然想到李昭德与皇甫文备的过节,只觉得李昭德这次怕是在劫难逃了。

  公主的眼神清亮,对着我笑道:“你果然聪颖过人,皇甫文备已经作证了。再加上这回豆卢钦望等人不再依附李昭德,只怕他活不过今年了。”

  “公主是想借此事除掉来俊臣?所以要留魏王一口气?”

  婉儿点点头,“多方联手,方能一锤定音,再不给他翻身的机会。”

  “司刑寺少卿徐有功,为人刚直,向来对酷吏厌恶至极,但他与皇甫文备一向交好,此人可用?”

  公主有些诧异,却见婉儿点点头道:“此人或许可用。”

  “北门学士中亦有同袍。”公主看到婉儿的神色,更添了几分容光,又补充道。

  北门学士……看来追随李旦的人也准备动手了。

  我看着婉儿和公主,心中明亮,“那我需要做什么?”

  “去魏王府时稳住他就是。我们将这些告诉你,也只是不愿瞒着你,毕竟许多消息都来自于你。”公主轻快地说。

  “先保护好自己为要。”婉儿拉了拉我的手。

  我的视线穿梭在婉儿与公主之间,重重地呼出一口气,心中的重担总算卸下。

  来俊臣和武承嗣都要完了,我终于做到了。

  第七十一章 斩首

  转年过去,万岁通天二年,被陛下任命为神兵道行军大总管、领兵讨伐契丹叛乱的河内王武懿宗屡吃败仗,此时已经完全依附太平公主的御史中丞吉顼向陛下献言建策,皇嗣李旦遥领大将军之衔,河内王武懿宗、建安王武攸宜挂军中虚职,随军出征。

  陛下欣然采纳,同时命夏官尚书苏宏晖、羽林卫将军王孝杰领兵十七万出征契丹。

  吉顼这一计,比扬州之乱时,陛下任命李唐宗室中辈分最高的梁郡公李孝逸为统帅、堵住天下“匡复李唐”的悠悠众口之举,更为棋高一着。

  一声响动,手中的笔跌落书案,墨迹一层一层晕染开来,字迹潦草的注疏被毁了大半。

  我微微抬头,看到平简慢慢悠悠地拄杖而来,面色沉静温和,对着我轻笑一声道:“这些日子总见你忍不住笑,到底出了什么事?”

  “柳暗花明,触手可及。”我故作神秘地抬头一笑,匆匆整理书案上散落的纸张。

  贤首国师笔耕不缀,除去在几个译场间来回奔波,《大乘起信论义记》也已成书,其中意蕴更是深不可测。

  平简弯下身子,与我一同收整,盯着已被晕染的注疏几许,开口问道:“怎么许久未见你去佛授记寺了?”

  “贤首国师日不暇给,慧苑师父好不容易才重回授记寺,我若常去又让他落下口实,还是避开些,书信往来即可。”

  我一边回他,一边在心中感叹,佛门之中戒律严格,光是男女之别,就挡住了不知多少同我一样的娘子的论法之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