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闹朝堂83(1 / 2)

  “怎么了?”

  我很是惊诧。自他出宫开府,已半年无事,我还以为他早收了性子,学会了他父兄的审时度势、明哲保身。

  “上官婕妤遣人知会,今日皇嗣五子进宫请陛下安,到应天门时,楚王与金吾大将军武懿宗发生争吵,之后楚王便高声责骂‘此乃吾家朝堂,干汝何事’,皇孙要劝阻时已经来不及。”

  “你说什么?”

  我不敢置信。“吾家朝堂,干汝何事”,这种扬李抑武的话,陛下最是忌惮。况且,如今哪里是什么李家朝堂!

  “陛下是什么反应?”

  阿暖面色含忧,摇了摇头,“上官婕妤未言,只说叫娘子去东宫知会一声,晚些再回嘉豫殿。”

  “怎么这样风风火火的?”

  李旦抬头看到我直冲冲地闯进殿内,不觉停下了手中的笔,压下满脸惊乱。

  我坐在书案旁,将婉儿所讲一一说给他。

  “此事为真?”他似乎也极不愿相信,微微摇着头,“三郎素来要强,几年来我一直循循善诱,可还是没能磨下他的性子。”

  “其中关键,正是陛下心中芥蒂,一定不会就此平息的。”我粗声喘息,有些没好气地抱怨。

  三郎今日的事,我的确生气。他不过八岁的年纪,能说出这样的话,陛下会怎么想?

  八岁孩童之言,岂非为父母所教?

  一时的意气风发,又不知要连累东宫多少人。

  双手被他覆上,力道和暖意同往昔一般渐次传递。

  “我知道此事严重,可既然已经发生,生气也是无用。我会上书请罪,杖责三郎的。”

  我转身看向他,却见他眉头微动,其间的剑纹轻轻战栗,春水眸中波澜渐起。

  也只有面对至亲之人,他才情绪外露。

  我点点头,强迫自己压住心中怒意,“记得要过两日再上书。”

  “我明白。”

  他见我半天没有反应,用力握了握我的手背,轻言轻语地说道:“李光顺的死、李守礼的刑,对三郎刺激很大。他今日之举,也许是压抑了许久,你心里就别再怪他了。”

  我突然缓过神来,一直怨恨着三郎的冒进,却从未站在他的立场上想过。

  他才八岁,就要面对堂兄因自己而死伤,武姓诸王横行霸道,心中愤懑自然难平,这也不是父兄的劝导就能改变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