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天授元年(1 / 2)

  太后如今将殿试定为科举轨范,想来之后的科举之士,便能第一时间被太后看重,也定能记得这份知遇之恩。朝中重臣若想借着科举笼络人才、结党营私,恐怕如关山难越了。

  “再者嘛……”婉儿眼含笑意地看着我,不禁微微摇头,“薛怀义率白马寺僧众千人,日夜不停,翻阅经卷数十万,终于找到了女主下世的经文。你倒也可以歇歇了。”

  太后半年前便命薛怀义从佛经中找寻女主救世的典故,我自然也被太后催促。只是一则佛经浩渺,我所常习的《华严》《法华》二系,确实找寻不到。二则,我一心一意扑在贤首国师的《五教章》上,也不愿太过分心。

  “幸而找到了,是哪部经?”我急忙问。

  “《大云经》”,婉儿徐徐道来,“经中称净光天女曾听《大涅槃经》,后来释迦佛在世时生为凡胎之女,领悟佛法真谛,成为国王,护佑一方。”

  我有些不好意思,“是我才学浅薄了,竟真的不知。”

  “你满心扎进国师的论典中,自然无心再管其它”,婉儿笑着,表情也很是松快,“白马寺僧法明已着手写作《大云经疏》,以粗浅之语陈说此事,想来不出几月就能完成,刊布天下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离太后登基称帝、改朝换代,也不过一步之遥了。

  这个“东风”,自然是万民祈请、天下归心之象。

  第三十七章 天授元年

  载初二年八月,太后敕令下月改元天授,于九月初九重阳当日正式登基,国号为周。

  自夏商周三代以至如今,始有女子登基为帝。

  武氏宗亲,皆封王袭爵,其中以魏王武承嗣、梁王武三思为尊。

  自载初元年入秋开始,长安、洛阳百姓已多次请愿,拥太后为帝。太后虽次次推辞,可请愿带头者皆赐金帛,上书赞成的官吏多加官晋爵。如此一来,请愿已屡见不鲜,人数最多时竟达六万。

  载初二年六月,皇帝李旦亦上表,请辞皇位、拥母为帝、求赐武姓。

  太后应允,降皇帝李旦为皇嗣、太子李成器为皇孙,徙居东宫。皇嗣李旦与太平公主皆赐姓武,李旦改名武轮。

  他虽住在东宫,一切礼仪比照皇太子,表面看来似乎是确定无疑的未来皇帝。可是,“皇嗣”与“太子”、“皇孙”与“皇太孙”,到底名分有别,而“比照”也终归不是实至名归。

  登基大典进行到日中,已经过半,陛下武曌端坐明堂之上,赐宴群臣,娱以歌舞。

  一阵悠扬的琵琶声从殿中升起,玉珠走盘,极为清脆。一个大约五六岁的小娘子伴着琵琶乐音轻盈飘来,翩跹而舞,远远看去竟有几分熟悉。琵琶所奏为教坊名曲《长命女》,小娘子的步伐原本有些露怯,可琵琶之音凝滞片刻、转瞬如清泉飞瀑直撞人心时,她也渐入佳境,舞态生云、翾风回雪。

  陛下看得很高兴,连连夸赞。

  一舞完毕,小娘子轻捷地走近圣人,恭敬行礼,抬起头时,我看到了那双幽深漆黑的眼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