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星离(1 / 2)

  保全自己,以待来日。这是他告诉我的,我今日懂得了。

  第十六章 星离

  二月初七,豫王李旦即皇帝位,改元文明。

  次日,封王妃刘氏为皇后,立嫡长子李成器为皇太子。

  太后诏令,合宫上下不日启程回长安。

  今年洛阳的暖意比往年来得早些,宫里的泡桐树已有新叶,多日积雪渐渐转薄。宫人皆说大唐有明君即位,全是好兆头。

  我正在太后寝殿里拣择要带回长安的佛经卷文,太后身边的宫婢宜孙来唤,说太后传我去瑶光殿侍候。

  如今太后身边的侍女,除了婉儿,便是宜孙与我侍奉得多些。宜孙尤擅打理些子景,身材瘦小,样貌浓丽。

  今日本不该我当值,不知太后此时召我去殿前是何意。

  太后斜倚在瑶光殿的凭几上,双眼闭着,手里的经卷已掉在裙边,我不曾见过这样平和的太后。

  她是所有悲剧的缔造者。我今时的家破人亡、骨肉离散,全是她的一念之举。

  可是,我不知道该不该恨她,能不能恨她。这样的事,婉儿经历了一遍,她选择不去恨她,因为她还要活着,她的母亲还要活着。

  我也有牵挂的人还活着,我自己也想活着。

  太后缓缓睁开双眼,见我盯着她,懒倦一笑,“想杀了我,就该早些动手。”

  我猛然一惊,急忙跪下,“团儿不敢,团儿只是看见太后如此困倦,有点惊诧。”

  太后轻声一笑,没有理睬我的话,“我让婉儿先回去了,今日便由你做个起居舍人吧。”

  起居舍人记录皇帝一言一行,自太后和先帝并称二圣起,已有自己的起居舍人了。

  我只答是,起身添水研墨。

  不到一刻,宜孙便传圣上前来问安。

  研墨的手突然停下,心里酸涩难忍。自那一日我从他身边跑到清宁宫,从未再见过。

  熟悉的气味缓缓飘来,夹着苦味的香气在我周身环绕,耳边是他如同往日一般柔润的声音,“儿子见过母亲。母亲可安好?”

  我双手紧紧握着磨石,眼睛盯着案上的砚台,不敢抬眼看他。

  “我一切尚好。今日叫你来,是想在回长安之前,把你的妾室封号定下来”,太后在我身旁缓缓说道,“如今皇后和太子各归其位,其他妾室尚未有封号,于礼不合。”

  “后宫……”他顿了一顿,“此事自然由母亲做主。”

  “豆卢孺人虽离宫修道,却也是为了先帝祈福,不可薄待了她”,太后缓了缓,又接着道,“窦孺人入府多年,虽未生育,却与你感情甚笃,也一并加封。王孺人入府日子尚浅,你便自己看着办吧。”

  “是。”他低声回道。

  我仍低头用力研墨,如今是加封他的妻妾,与我毫无瓜葛了,真的毫无瓜葛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