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1 / 2)

  张牧川听了这话,皱眉道,“那个小娘子……您说的是孙小娘?她不是您的孙女吗,反正都是一家人,不用分的那么清楚。”

  “什么孙女?”孙思邈偏了偏脑袋,一脸严肃地说道,“哎哎,你可别给我瞎传八卦啊!我只有俩孙子,没什么孙女!现在外面关于我的桃色八卦已经很多了,你这要是再加一个孙女,百姓还以为我有多么风流呢!”

  张牧川登时愣住了,“那孙小娘……”

  “她可不姓孙,人家复姓公孙!”孙思邈瞪了他一眼,神色古怪道,“那小娘子为你付出良多,你怎地连人家叫什么都没搞清楚,也太马虎了!”

  张牧川环视整个山洞,都没瞧见孙小娘的身影,“她在哪里?”

  孙思邈叹了口气,摇头道,“我也不知道,当时你的情况非常危急,我本来不想插手的,万一你死在我手上,会很难看的……但因为那天我毁了张果的药田,差点就被他打死。幸好那白驴及时出现,张果失而复得,非常高兴,不再计较,所以我算是欠你一个人情,只好答应那公孙小娘子尝试一番。不过你病情严重,需得一味奇药为引,这奇药非常罕见,只听说魏王府里珍藏了些许,所以那公孙小娘子就去了长安……一个月前,张果把那味药引送了过来,说是公孙小娘子托人捎来的。”

  他说道这里,忽然想到了什么,从怀里摸出一封信件,递给张牧川,“对了,同时送来的还有这封信,应该是给你的。呐呐,别摆出这副表情,我没偷看啊!”

  张牧川接过信件,打开一瞧,上面只有一行潦草的墨字:

  “张牧川,你要记着……我是一个刺客!”

  第九十八章

  贞观十三年八月七日,寅正。

  晓色刚刚映在山头,长安城外的灞桥上便迎来了一支灰头土脸的队伍。

  这队伍并不雄壮,只有寥寥数人,外加一头白驴,他们正是失踪数月的使团队伍。

  原本张牧川回归之后,有人提议干脆别去长安了,就在中条山下过着闲散日子,但张牧川想去魏王府打听一下孙小娘的下落,以及搞清楚当年案子的真相,所以否决了这一提议。

  缅伯高也不赞同,他是使团头领,必须代表缅氏前去长安,哪怕明知没了祥瑞,去了只有一死,他也必须到长安进贡,否则必会牵累六诏的父母妻儿。他已经写好了放妻书,届时圣人真要怪罪,他便可呈上放妻书,一人闯祸一人担。

  焦遂肯定是要回长安的,他的儿子已经出生,有了牵绊,不可能在这中条山下长住,能等到现在,已是极限。

  高阳自然是不想去长安的,这建议本就是她撺掇阿蛮提出的,但少数服从多数,另外她也想回去查一查孙小娘的事情,弄明白到底是谁在布局,让公孙小娘冒充药王的孙女接近她又有何阴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