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66(1 / 2)

  这卷文书前面平平,只是简单讲述了一下突厥人的阴谋,但后半段内容却十分有内涵。

  在周卫国的描述下,党仁弘成了明察秋毫的优秀将领,早就发现了突厥人的阴谋,故而派遣党敬元接近突厥贵族,以身为饵,挖出了突厥人的藏身之地。

  周卫国在这段表述里,还用了一个当地的俗谚,叫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接着便是讲述他们如何英勇,如何巧妙设计,引得突厥贼子去了事先布下陷阱的烽台,在烽燧士兵的配合之下,只付出了五人的伤亡代价,便将这一伙凶狠的突厥贼子尽数全歼,可谓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

  最后,周卫国还赋诗一首,总结了一下整个事件。

  张牧川盯着文书末尾那首短诗,瘪了瘪嘴,“这也能叫诗,都不押韵的……东皋子说得对,作诗这种事还真得看个人天赋,恐怕小黑脸这辈子都没办法达到我这种高度了,可怜,可叹!”

  便在这时,客船忽地剧烈摇晃了两下。

  张牧川扭头望了望舷窗外面,知道这是转入江南道西部了。

  此处险滩奇多,江中怪石宛若精铁,突兀耸立,错峙江面,两侧群山连绵,有些地方山势险峻,遮住了大半青天,仿佛随时可能倒下来一般。

  来往的船只必须要小心翼翼,否则转眼便有倾覆之危。

  张牧川少年时曾被父亲带着来此游历,那会儿他还很是懵懂,总是拉着自己阿耶的衣角,问个不停。

  而今物是人非,他心中感慨,遂收起文书,准备出去饮些烈酒,再看一眼这里的风光。

  至于那造销……还是再等等,再等一等吧。

  张牧川推开木门,一步跨了出去,入眼便瞧见高阳趴在甲板上捧着一本传奇津津有味地翻阅,他走过去瞄了一眼,啧啧两声,“换口味了?你之前不是喜欢侦查案子的故事吗,怎么现在开始看这种烟柳巷的爱情传奇了?”

  高阳俏脸一红,捂着书册,撅着嘴说了句,“要你管!走开些,别挡着光!”

  张牧川轻笑一声,背着双手,踱步来到船尾,瞧见缅伯高扶着舷墙哇哇地吐着,眉毛一挑,“哟!大人,您还吐着呢?没事没事,吐着吐着就习惯了!”

  缅伯高扭头看了看张牧川,本想说点什么,一张嘴,又吐了起来。

  张牧川捏着鼻子,一脸嫌弃地跳着脚躲开,直到行至船尾另一边方才松开手,大口大口地呼吸几下,倚着栏杆,收拾心情,认真地观察这艘巨型楼船。

  整条楼船长约三十丈,通体漆成了墨黑色,底尖上阔,桅杆粗长,风帆宽大,双桅之间拔起了一座三层彩楼,顶上歇山,四角飞檐,鱼鳞亮瓦在阳光下生着明辉。这种船与出海的船只不同,无需考虑风浪,讲究的就是气派二字。

  毕竟,只是在大江上行驶而已,没有人觉得会遇到什么太大的风浪。区区江波,怎能撼动大船?

  张牧川也是这般认为的,所以他踏实地将身子靠在了雕栏上,仰头望着两侧的青山,忽而开口吟诵起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