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7(1 / 2)

  张牧川扬了扬手里的泥土,淡淡道,“你没发现咱此刻所在之地的泥土颜色已经不再是红色的了吗?这表示咱们距离戎州已经很近了,前面就是石头大寨,里面居住着的是僰人,他们的习俗就是在人死之后,将棺木架在崖壁上,据说可以让后人发达享福……”

  高阳忽然出现在张牧川和缅伯高身后,抱着呆呆的大鹅,歪着脑袋问道,“这么高,这么险,他们是怎么把棺材放上去的呢?僰人是什么人,最新形成的野人部落吗,我以前在长安怎么从未听说过?”

  张牧川刚想解释几句,却被人口快先答。

  一道声音从使团队伍前方五十步左右的巨石背后传了出来。

  “你读书少,当然觉得什么都新鲜……事实上,僰人的历史悠久,早在大汉就有记载,其时司马相如在《喻巴蜀檄》有云,‘南夷之君,西僰之长,常效贡职,不敢惰怠’,《史记.西南夷列传》亦有云,‘巴蜀民或窃出商贾,取其笮马、僰童、髦牛,以此巴蜀殷富’,这里僰童指的便是僰人奴隶。”

  “还有晋朝常璩在《华阳国志.蜀志》中有说,‘僰道县,在南安东四百里,距郡百里,高后六年城之。治马湖江会,水通越隽。本有僰人,故《秦纪》言僰童之富,汉民多,渐斥徙之’,所以你不知道并不代表不存在,这世间广阔无垠,你要学习的还很多,学无止境啊!”

  高阳不悦地撅起了嘴,却又无法反驳,对方引经据典,显然是个知识渊博之人,耶耶从小就教导她,对于学识渊博的人,只可尊敬,不可轻慢。

  旁边的缅伯高长长地噢了一句,适时地化解了高阳的尴尬,“涨知识了……果然多读书是有好处的,书中有黄金屋,书中有颜如玉,书中还有僰人,书中什么都有啊!”

  张牧川皱了皱眉,总觉得刚才说话之人的声音有些熟悉,于是牵着老黄脱离队伍,快步走了过去,绕到巨石背后,盯着蹲在地上的一大一小两道青衣身影,惊奇道,“知逊兄?”

  大的那衫青衣闻言起身,扭头看向张牧川,喜上眉梢,“牧川老弟!”

  张牧川哈哈一笑,张开双臂,给了对方一个很用力的拥抱,原本因为长途跋涉产生的困顿,此刻也陡然减轻不少。

  他乡遇故知,这可是与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齐名的喜事,怎能不叫人开怀!

  张牧川双耳微动,听见身后脚步声渐近,这才收敛些许,洒然道,“来,来,来……知逊兄,让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缅氏贡使缅伯高大人,这位抱鹅的是李家阳子兄弟……阳子兄弟,缅伯高大人,这位是我昔年好友,也可说是兄长,东宫内直郎,狄知逊是也。”

  缅伯高听到东宫二字,双眼立刻亮了起来,慌忙上前,拱手行礼道,“失敬失敬,竟是东宫之人,难怪学识如此广博!”

  高阳则是不屑地撇了撇嘴,“就是个起居的芝麻小吏,有什么可骄傲的!”

  缅伯高立刻瞪了高阳一眼,“无礼!无知!东宫门下,就算是芝麻小吏,那也是陪在未来君主身侧的,岂能轻视,还不快跟狄大人道歉!”

  张牧川见状急忙给狄知逊使了个眼色,又将垂落在腰部的左手轻轻摆动几下,示意好友不要让高阳真的道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