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外围壕沟(1 / 2)

敌人在克里斯汀外围修建了两条壕沟,总长度约为八百米。

同时,敌人又在两条壕沟间挖掘了纵向的交通壕,使得两条壕沟可以互相往来,形成紧密的防御体系。

金橡叶的这次任务,就是拿下这两处外围壕沟,打开通往克里斯汀的大门。

而这次任务承担主攻的,是“金橡叶”的一连。

他们的连长,是林希穿越后第一眼看到的大光头,汉斯。

空地上,汉斯怀里端着MG42轻机枪,距离敌军壕沟已经不足五十米。

只见汉斯往前一跃,抬手一挥,端起轻机枪往敌军阵地扫射了起来。

巨大的威力,极高的射速,这么近的距离,已经压得突厥士兵不敢抬头。

而更加危险的,却还在后面。

端着MP40冲锋枪的一连雇佣兵,迅速越过了汉斯,往壕沟中跳去。

随着轻机枪弹幕而来的,是更让人胆寒的MP40。

这种结构简单,火力十足,轻便耐用的冲锋枪,第一次在克里斯汀的战场,爆发出了它的力量。

32发的弹容量,500发每分钟的射速,拿到一连最精锐的雇佣兵手中,就成为了杀人的利器。

“哒哒哒”的声音响起,突厥士兵在这样的突然袭击之下全无任何反抗之力。

这也不能怪他们,毕竟昨晚上遭受了一次巨大的损失,而他们本身的士兵等级也不够高。

再加上刚刚又被迫击炮轰炸了一轮,头顶上又还有轻机枪在进行压制。

就好像到处都是敌人,根本不知道该往哪里还手,一瞬间让突厥士兵昏了头。

当然,他们之中也是有经验十足的老兵在的。

这些老兵拿着毛瑟1891步枪,迅速开始了还击。

不过,这样的还击终究是徒劳的。

因为毛瑟1891步枪的性能就算再优秀,那也只是栓动步枪。

想要用它来杀人,就必须要经历拉栓瞄准等一系列操作。

这一系列的操作,对于经验丰富的老兵来说自然不算什么。

但却会耗去他们一定的时间。

而在近距离交战的战壕中,敌人可不会给你瞄准和拉栓的机会。

尤其是一连的突击手们,他们通常反应极快,在看到敌人的瞬间便完成了击发。

这就是冲锋枪带给他们的自信。

那些突厥士兵往往来不及反应就已经被子弹洞穿了胸膛,倒地不起。

而他们后方的战友呢?

此刻则是窝在战壕内,胆战心惊地躲避着炮排的轰击。

“只留两个人保证后续战友的到来!”

“其余的人,迅速跟我往前推进。”汉斯扣动扳机,快速扫死了两个突厥士兵,喊道。

按照林希的计划,当汉斯率领的九名突击手进入战壕后,打开了一处缺口后。

空地上的五个步枪小组,必须快速突入这处缺口,立刻对其进行扩大。

而为了保证后续战友能够安全进入敌军战壕,汉斯必须要留下两名突击手,负责防御这处缺口。

“明白了长官!”一个雇佣兵大喊着回道。

他握紧了手里的MP40,猫着腰,迅速往战壕深处进行渗透。

一连突击手的目标,是敌军外围战壕的节点、连接处和补给点。

只有打下了这些地方,才能将战壕里的突厥士兵分割开来,使他们的战壕防御彻底瓦解。

“哒哒哒!”

冲锋枪的声音不断响起,一连的突击手两人一组,彻底分散开来,快速往敌军壕沟内部渗透着。

这种战术,在林希的前世,被称为“古特尔”战术。

这种战术的核心,在于使用大量的小规模作战单位,快速穿越敌军防御的间隙和结合部,渗透到对方的防御体系中,打击重要目标。

但是很可惜,金橡叶的雇佣兵,既没有这种战术的相关概念,也没有经历过这种战术的高强度训练。

他们所使用的渗透战术,本质上是“古特尔”战术的“阉割版”。

“阉割版”的具体实施方案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空地上,主要通过侧翼的轻机枪,以及高地上的迫击炮压制敌军阵地,同时派出五个步枪小组负责点射,消除潜在威胁。

第二阶段则在战壕中,主要以汉斯率领九名突击手为核心。

突击手依托冲锋枪的轻便性和高射速,分成两组。

一组七人,负责继续往内渗透,切断敌军节点。

一组两人,负责快速建立“桥头堡”,为后续来到的战友提供保障。

必须要注意的是,当汉斯率领的九名突击手进入战壕后,空地上的五个步枪小组必须快速突入,立刻占领阵地。

在后续的五个步枪小组进入敌军壕沟后,留下来的两名突击手协助步枪小组,快速清理外围残兵。

“杀,冲爆这些突厥人!”

“砰砰!”

“轰!”

枪声、炮声和杀声混在一起,阵阵硝烟中,五个步枪小组距离敌军壕沟已经不足五十米。

而这时候,在敌人壕沟内。

突厥士兵早已慌成一团,前线指挥的突厥排长,竭力稳住了这些突厥士兵,然后快速往缺口处派去了突厥士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