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去勾栏当琴师(1 / 2)

眼看年关将至,幽天子的赈灾粮总算是发下来了,大量的流民开始返回原籍,等待着来年开春。

岐州城里也逐渐热闹起来,各种铺子陆陆续续开张,小摊也逐渐摆了出来。

不过是几月光景,这岐州城里就换了一副模样,至于那些在岐州城里饿死的流民,早已化为岐州州志上的寥寥几笔:

“昭帝二年,岐州北方大旱三年,北夷察哈尔破招摇关,南下劫掠,赤地千里,尸横遍野,于当年年末,岐州公奉昭帝令,单骑北上,大破北夷,平定察哈尔,遂借粮于民,免税三年。”

寥寥几笔,主要说的是王侯功绩,帝王德政罢了。

这世间事总是如此,并不会因为某个人而改变。

李浔早就明白,无喜无怒,只想好好的活下去。

这天清晨,李浔和老头儿按时起床来到了后院粥棚。

和胖厨师打好关系后,每次都是最稠的粥,三个窝头。

“谢张哥!”

李浔接过碗和窝头,连连感谢。

胖厨师随意地摆了摆手,毫不在意,又为老头儿弄了一碗稠的、三个窝头。

吃饱喝足,二人又要去街上溜达,就在这时,三个捕快走了进来。

“洵儿,赵老汉,跟我们去永济巷走一趟,那边出人命案子了!”

领头的赵捕头说道。

“是!”

李浔和赵老汉应声跟上。

永济巷离府衙有些距离,几个人坐在驴车上晃悠晃悠着去了。

“哎呀,不得不说,你们这辆驴车可真不错啊!”

赵捕头约莫三十来岁,因为城西衙门里有人,才年纪轻轻当上捕头的。

他们身上没多少功夫,一天天的在城西走来走去,鞋都不知道磨破了几双。

好不容易坐了一回驴车,忍不住感慨道。

赵老汉和李浔笑而不语,这车上不知道拉过多少死人,有什么好羡慕的?

而另外一个捕快却说:“听吏房的张攒点说,最近打算只留下你们其中的一个背尸人喽!”

此话一出,赵老汉和李浔纷纷一怔。

他们想过这一天会到来,没想到这一天这么快就来了,好歹也过了年关再说啊!

“你们可要好好合计一下!”

那名捕快再次提醒道。

赵老汉和李浔纷纷陷入沉默。

一路上,一群人再没说什么。

不过在几人路过一家勾栏的时候,李浔却看到了门前的招牌,上面写着:招聘琴师!

“琴师?”

李浔不由得心中一喜。

前些时候,他偶然领悟了‘琴技’,也许可以去试试?

虽然现在只有‘初窥门径’的水平,但只要让他弹上两首,水平肯定能再进一步。

“在勾栏里当琴师,收入应该不低吧?”

牌子上没有写,但李浔觉得肯定比当个背尸人要强。

既然到了要走的时候,也不必强留,就去那勾栏当个琴师又如何?

靠本事吃饭,不寒颤!

想到这里,本来听到只留一个背尸人消息的李浔心中豁然开朗。

等把今天的事办完了,他就打算先去勾栏里问问,等确定能当琴师了再去请辞不迟!

没多久,一行人终于来到了永济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