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问心(1 / 2)

周武循声望去,是个穿着破烂袍衣的和尚。

和尚穿的袍子虽然破旧,但却干净,不少破洞都打上了补丁。

周武暗叹,好一件百衲衣。

所谓百衲衣,是有些高僧为了表示“苦修”,破除对穿着的贪求。他们帮助穷苦人家做善事后,不求回报,只求拾取别人丢弃的陈旧杂碎的布片。

他们将布片洗涤干净后,加以密缝拼缀而成衣。通称为“衲衣”,也称功德衣、无畏衣等,形似袈裟。

因为这些僧人常自称“衲子”或“贫衲”,即由此而后来,根据这个百衲的意思,凡是用零星材料集成一套完整的东西,都以百衲称之。如百衲本、百衲琴、百衲碑等。

这和尚穿着这么寒酸,难不成还能帮自己付钱?周武有些疑惑道:

“不知这位法师有何指教?”

和尚笑了笑,他取出一小锭银子放在桌面上。待小贩确认无误后,他坐到了周武对面开言道:“贫僧道璨,敢问道友的法号怎么称呼?”

“法号?我没有。”

和尚微微愣神,随后又问道:“贫僧冒昧问一句,道友不是玄门中人么?”

周武恍然醒悟,学着道璨的口吻回道:“贫道也是玄门中人,只是还没有法号。”

“哦?那道友师承何派?”

周武试探性的回了一句:“楼观派...”

和尚眸子闪动,他望着周武的苗刀,又看了一眼旁边的双肩包,古怪的说道:“道友的师承似乎有些隐秘。”

不是隐秘,是因为它本身就是无名小派,就连传承楼观派的周武都没怎么听说过。

当然,这些话周武不会说。毕竟,楼观派再怎么不堪也是自己的本派。

周武反问道:“道璨法师师承何派?”

“黄梅破额山正觉寺。”

嗯?周武面色也变得古怪起来。听和尚说起寺庙的那一刻,他这才明白,原来佛家这么早就传入中原了。

“法师因何途径此地?”

道璨轻笑数声,没有回答周武的问题,反问道:“道友来此间是为了除魔吧。”

周武摸了摸脸,心中无比费解。为何这和尚总是能一眼看穿自己?难道自己的回答都写在脸上了么。

“道友。”道璨继续笑道:“贫僧此行,是想问问道友,如何看待那些凡夫俗子求仙拜佛,又如何看待自身所学的道法?”

此言一出,四下寂然。

时间在这一刻凝滞。

“贫道未曾想过。”周武坦然回道:“以前贫道也不信这些牛鬼蛇神。”

“那道友现在为何又相信了?”

周武的眼中闪过一丝茫然,思绪回到了诛杀饿死鬼的那段时间;想起了陈母祈求的目光;想起了王婆子那句冷嘲热讽:去求神仙。

他脱口答道:“若有他法谁求仙?只因无路才跪天。非是心愚蒙了眼,只是无力渡难关。”

道璨言语一顿,片刻后才缓缓说道:“既然道友有这种觉悟,那道友觉得修道是为了成仙还是济世?”

对于这个问题,周武从未想过,也不知道如何回答。见道璨望着自己,他摇了摇头没有回答。

却不料和尚轻轻点了下头,自言自语道:“世间像道友这样的人,不多。”

说罢,转身离开了商贩。

周武再一次陷入疑惑中,他不明白,自己没有回答和尚的问题,和尚又是如何知道答案的?

等周武回过神,和尚早已走远。他起身四下搜寻,想要呼唤,却听耳边道璨传来密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