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糊涂鬼(1 / 2)

一灯如豆,烛照千年。

深山中的瓦房内,烛火映出一道人影。

夜入三更,风吹的林木飒飒作响。随着屋内交谈的声音逐渐清晰,人影也越加清晰。

近前细看,那人影是个身披大氅,头戴道冠的老道。他杂乱的须发形似枯槁,眼皮耷拉在一起。

不像仙风道骨的得道高人,像个行木将就的老人。老道的声音很轻,似是梦中呓语。

“后生仔。”

他轻声念道:“贫道在此等了许久,苦守半生,才终于等到你这一个好苗子。”

对面的后生仔面色如常,轻轻的回了一句:

“是么。”

“是啊。”

说完,老道缓缓起身,离开方桌。但他太老了,像一根随时朽败的枯木。杵在柜前,几欲坠倒。

对面的后生仔坐在不动,没有起身扶老道的意思。后生仔的穿着与老道截然不同,他穿着短袖长裤,身旁还放着一只双肩包。

正是沿着小道探路的周武。

老道缓了半天,终于攒出一分气力。他转过身拉开抽屉,慢吞吞的取出一轴横卷。

捧着横卷,老道布满褶子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他把横卷推给周武:“这是给你的。”

横卷装裱精美,纤尘不染,是件好东西。

至于这东西有多好,周武也说不上来,得打开来瞧瞧。他解开缚绳,展开卷轴,里面的字画徐徐呈现在眼前。

横卷很宽,但只有第一部分有张恶鬼像,边上写着:“夏州育饿鬼,咽如针孔,腹大如山,形如常人。”

下方还有个日期,贞观二年三月二十。

再往后边看,俱是空白。

就在周武端详期间,老道不知道从哪里抱了罐酒。他取出两碗,斟上浊酒,又端起酒杯,将横卷的来历娓娓道来:

“贫道的楼观派尊奉《道德经》,为弟子必修的经典。自祖师关伊子开创楼观派以来,弟子甚少,影响甚微。外人只知道我派修道于楼观,清斋诵经,不杂人事,大都淡泊名利。”

“他们不知道,楼观一脉几近断绝,正是因为你手中的镇妖图。”

“当镇妖图浮现妖魔相时,代表着天地间有一场浩劫正在酝酿。见到妖魔的弟子,若是不能早日斩杀图中妖魔,将会性命之忧,死于非命。”

周武剑眉微扬,笑问道:“我也算楼观派的弟子么?”

“你?”老道浅酌了一口浊酒,咂咂嘴回道:“你现在还不是,但不久后就是了。”

“是么。”

“是啊。”

“可我不会当道士,也不会降妖除魔。”周武摊开手,又说道:“我这个人,最不喜欢繁文缛节,更不喜欢子虚乌有的东西。”

老道眯起那双慈目,笑道:“不会当道士,可以学着当嘛。不会除魔,也可以学着除啊。你不喜欢繁文缛节,那就不管它。”

对于老道的解释,周武笑而不语。

他收起展开的横卷,打量着瓦房。

土砖垒砌的门墙隐约在朦胧雾气中;红木精制的家具井然有序的摆放在屋内;红木雕花床榻上铺着绣花锦被,粉帐低垂。

这里不像是道观,更像是女子的闺房。他暗自猜想,以前的居住在此地的,或许是个女子。

老道见周武打量瓦房装饰,本来充满笑意的脸色骤然凝固,忽而叹了口气。

“后生仔。”

“嗯?”

“在你之前,贫道收过一个女徒弟,她应该算是你师姐...”说起她,老道的神色黯然:“她是苦命人家的养活不起的弃婴,贫道见她可怜,就私自她收为徒。”

“她天赋异禀,修道三十余年,就成了一代道魁。”

“贫道给她传授了多种上清经。先是文始真经,后是通玄真经。不久后她耳能彻听,目能洞视,变化莫测。贫道又授以炼气隠形之法,及水石还丹术,她隠于终南山,丹成后更能飞行变化。”

老道言语一顿,良久后再次开口:

“可就在她神通大成之时,却将贫道囚禁至此。更是毁我道心,断我道根。”

言谈至此,老道的眼角竟溢出泪水,他喟然长叹道:“她要什么,贫道便给什么,十几年的养育之恩换来的却是恩将仇报。”

“那她去哪了?”

“不知道,她将贫道囚禁在此,却从未看望过贫道。”

老道说的真切,眼角的泪痕滑落,滴入浊酒之中。周武有些不忍心,安慰道:“你们之间,许是有些误会。”

“是么。”

这次是老道在问。

“是啊。”

回答老道的是周武。

良久,老道捩了下眼角,抹去泪痕。他心情复杂的举碗相邀:“不说这个。来,后生仔!干了这碗酒,楼观派就交给你了。”

然而,周武却没有端起陶碗,苦笑着说了句:

“道长,你这酒我喝不了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