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绩效制度30(1 / 2)

眼看眼前的老朱喋喋不休,仍要维护他那朱天子,陆羽只能拿出杀手锏:

“倘若那朱天子当真一视同仁,为何他对他的那些藩王儿子如此厚待?他对各藩王大加封赏,予以丰厚俸禄,却对其他官员严防苛待,岂不是厚此薄彼?说到底,他只当他姓朱的是自家人,其他官员……不过门下走狗罢了!”

陆羽辞锋犀利,说得朱元璋哑口无言。

诚然,朱元璋对自己的藩王儿子,那是好得没边了,对其他官员,他则予以薄俸,又加之严刑酷罚以待。

从这角度看,他的确算不得一视同仁。

而这,还不是因为他打心眼里瞧不上士大夫,对其心怀提防。

“便是门下走狗,也得看怎么用……”

“他朱重八想靠微末俸禄养着走狗,让他们替他管治国家,无异于让饿狗看管粮仓……”

“如此情况,那些饿狗们岂会不贪?”

这类比生动形象,极易理解。

朱元璋听罢,细一思虑,再找不出话来辩驳。

“时下大明刚刚立国,物价倒是不高,官员还能靠这微末俸禄糊口,可物价会涨的,再往后看,官员们连养家糊口都做不到,何谈廉洁?”

陆羽说至兴起,连带着将日后之事都拿来举证。

“像你大明后期的名臣海瑞,那是出了名的清廉,可谓两袖清风,可结果呢?一生清贫,死后连副棺材都买不起……”

陆羽摊了摊手:“这就是朱元璋想要看到的局面?当官的若不贪腐,就只能跟那海瑞一般一生清贫,那谁能受得了?”

摆事实,举例子,一番话说得朱元璋哑口无言。

朱元璋原本以为,严以治国能换来廉洁风气,却没想适得其反,更造就了贪腐成风的官场乱象。

事与愿违,他颇感灰心,不由叹了口气,无奈道:“那该怎么办?总不能因此给他们涨俸禄吧?涨了俸禄,他们就能不贪吗?”

陆羽笑道:“你何必如此悲观?”

“如若增长俸禄,未必人人都不贪,但至少那些稍有些良心的,会收敛许多。”

“如若这世上能多一个清官,少一份贪腐,大明官场的风气便会好上一分。”

“只要能肃清风气,贪腐之事便能遏制。”

大明的贪腐,是风气的败坏,上下官员齐贪,便是有心廉洁的也难以独善其身,至于这风气形成,还得归功于官俸太低。

那么点俸禄,养家糊口都难,岂能不贪——官员们凭此借口,贪得心安理得,自然风气大盛。

提高俸禄,至少能打消养家糊口的借口,肃清贪腐风气,相较于被贪官们克扣去的钱财,涨的那点微末俸禄,倒不值一提了。

“你说的……倒也有些道理……”

朱元璋缓缓点头,认可了他的言论。

但他仍一脸苦楚:“可这涨俸一法,又该如何施行?我大明万千官员,如若人人都涨,只怕国库吃紧,承担不起啊!”

大明初立,国库空虚,他朱元璋都沦落到靠贩盐挣银子了,哪来的钱给官员们发工资?

“涨自是要涨,但却不能无端地涨,更不能漫无目的地涨……”陆羽随轻笑两声,笑容里颇有些成竹在胸的自信。

朱元璋见他神采飞扬,心中已是苦笑,这臭小子,真当自己是治国良相了,竟也要出策谋划朝纲大计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