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和平的力量、新势力的崛起?(1 / 2)

南方宪皇帝十七年,北方奉诚可汗三十三年,秋。

自发的力量在自发的状态下,有的只是短暂的激情与爆发的力量。一当这股力量被组织起来,那么这将是影响时局左右的政治新势。而这种力量的支持者更善于或急于展现自己的能量。

当一切政策在逐步落地过程中,基层乡长全权负责着经济建设之权(妥协下的产物)。前线返回的基层军人也回到各自的城市或家乡开展生产建设。由于战争末期及去年冬的边境之乱,(南方宪皇帝十五年,北方奉诚可汗三十一年,冬,详见第十七章“试探与挑衅”)政客对战争的叫嚣与三股势力的结合,使得当时形势急转直下。

N组织向宪皇帝报告,近来有基层军人联合的可能,他们自称“新世界”,准备对战争叫嚣者发动谋杀;与此同时,他们也在密谋于“明阳城”进行集结,从而对“新世界”组织进行整合与制度化运作。

宪皇帝召来左丞相藏钦陵及右丞相齐君止来商讨对策。

宪皇帝道:据最新情报,这一势力可能出现新的动向,之前的谋杀处于自发状态,如今已可能转为“新的政治势力”,如若假以时日,也许将不被控制及约束,从而引起更大的动荡……

右丞相齐君止道:陛下所言极是,这股势力在停战前一两年前,是在各地返乡的军人中存在的,当时这股力量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促进停战的支撑,可如今看来,我们对此也应该予以重视,虽然现在我们都处于停战和平之机,但并不表明他们中会没有人产生新的诉求,一旦形成组织力量,那么可能出现新的动乱。

左丞相藏钦陵道:之前的暗杀行为虽然未被积极追查,但依然是有相应的证据来加以证明行凶者为何人。如今若将这些行凶者再抓起来进行审讯,那么势必会造成众人恐慌,不如将这一切先封存起来。

右丞相齐君止道:现阶段还是以不发生大的动荡为主,亦不适于在举起屠刀。我之意如下:一则发动舆论引导民众积极生产,反对战争,如此则可断绝其组织的表面指导思想(反对执政的好战人士);二则加大对民间集会的约束,大型的集会必须提亲申请报备,否则按照违法行为进行打击,与此同时也可由礼部牵头成立一两个官方背景的组织,为这些人员提供一个表达的平台;三是掌握该组织的核心人员,能够在必要时机下一网打尽。

藏钦陵道:那就赶在他们密谋之前在全国各地张贴该内容,同时令明阳城太守做好准备,对可能仍然出现的密谋机会进行打击,但抓捕之后一定要区分对待,对于首要顽固分子则坚决除之。其他人员则赠予路费及盘缠令其返回故乡,与此同时各地做好接收、安抚、监督工作。

宪皇帝道:这股新势力,他们有着相同的经历,有着相同的认知,有着相同的感受,也为国家做出过重大贡献,在此阶段,能不杀尽量不杀,能少杀尽量少杀,否则内部不稳,外部定会趁我不备而重新选择进攻。

左丞相藏钦陵与右丞相齐君止表示“陛下仁义,实为万民之福。”

明阳城外,秋日的风显得如此的寂寥,风吹动城外的松涛阵阵响声,没有人知道,这风从何而来,最终又去往何处。只有每一个人能够感受到他触动脸庞上的感觉。也许有的时候他从何而来不重要,去往何处也不重要,只需要人能够感受到他,这才是最重要的。这也许是生命的真实质感,也许是生命的本来形式,也许是生命的最终形态。

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我们再感受不到生命的真实质感,再也感受不到生命本来的形式(身体的真实性和客观存在),再也感受不到商量的最终形态。

阳明城的太守印象按照朝廷的要求和安排开始了准备,已将各种告示张贴于城内城外,并将该信息不断地进行传播,以期获得每个人知晓的状态。

密谋与会的人以为这仍然是普通的宣传,仍然在继续前往密谋的地点,这一切行为,都在阳明城太守的预控中进行。但同时不乏有一些人,看到此种情况就已经离去,而未进城选择观望。

密谋会议按照原计划继续进行,当会议进行到一半时,阳明城太守率领州兵赶到,下令:将该场所团团围住,不要放走任何一个人。这场围捕大约进行了一个小时,同时有两人死亡,多人受伤。阳明城太守将这一情况及时报送至朝廷,与此同时,按照之前的要求,对于存活的人进行好生安抚,对于死亡的人则进行秘密安葬,对于受伤的人则进行医治照顾。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