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刘小勇(1 / 2)

钟亏在前世的时候曾经看到过一个纪录片,这个纪录片的名字叫做《中国梵高》。

而纪录片的主人公就是刘小勇。

刘小勇从小家境贫寒,初中毕业便已离开了校园,踏入了社会,在打工的时候无意间接触到了画画,开始对此着迷,如痴如醉。

但是当一个画家是需要资金来培养的,而刘小勇很明显没有这种条件,所以就只能在打工之余盯上了另外一条路——画仿制画。

与正经画家的培训班所要加的学费相比,仿制画班所需要交的学费可就便宜太多了。

毕竟画仿制画并不是真的要求学徒画下一整副画,而是画某个特定的部位,比如说人的眼睛,一颗树等等。

刘小勇把自己打工所赚到的钱除了寄回家里之外,剩下的全部用来报名仿制画班的培训去了。

结果教到一半的时候,办这个仿制画培训班的人卷钱跑路了,刘小勇的画家路也从此断了。

在当时那个信息还尚且不发达的年代,一个人想要获取学习的知识是万分困难的,刘小勇唯一能获取到有关画画知识的就是图书馆这种地方了。

第一次踏入图书馆的他,茫然无措,还是在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才完成了借书,看着书上那些抽象晦涩的理论知识,还有不知该如何下手的空白纸张。

刘小勇头一次生出了为什么自己不是出生在一个富贵家庭的想法。

后来,刘小勇“自学成才”,凭借着自己半吊子的知识再加上书上的指导,他终于画出了一副仿制画。

一副梵高的自画像,因为他很喜欢梵高这个画家,每当他看到梵高的作品时,冥冥中,他就觉得自己在和梵高对话,他总感觉梵高的画好像把要说的东西和感情全部都倾诉了进去。

刘小勇向别人推销自己的作品,但没有一个商家愿意去买这么一副仿制品,况且这个仿制画在众多的仿制画甚至都不是优秀的那一批。

刘小勇终究不是生活的主人公,作为一个普通人,他已经很努力了,但是社会从来不缺努力的普通人。

刘小勇和那些来到大城市的人一样,娶妻生子,和自己的家人住在了一个不足四十平米的城中村屋子中。

唯一不同的是,刘小勇还是会不停的画,他也只画梵高的画,画《星月夜》,画《向日葵》,画《罗纳河上的星夜》。但是刘小勇已经不奢望这些画能够卖出去了。

仿制画本就没有什么出路,更何况他画的仿制画还没有多好。

周围的人见了他也会过来调侃他几句“哟,大画家,今天又要画画。”

刘小勇不知道自己这么做是为了什么,但是每当在深夜想要放下画笔的时候,内心又总是有些不甘。

他知道自己是没有什么天赋的,可是每当和他画下的那张梵高自画像对视时,他就仿佛在听到梵高在他耳边说。

让他拿起画笔坚持下去。

他也真的坚持下来了,可是仰头看到的天空不是梵高的星月夜,而是工厂飘出的黑烟雾。

现实的引力太过沉重了,后来的他拿起画笔时,看到的就不再是梵高了,而是他的妻子还有他那还在上学的孩子。

是时候该放下了,刘小勇自己也是这么想的。

但是命运的转折就这么来了,一个荷兰商人看上了他的画,想要买下来,这让刘小勇欣喜若狂。

在得知那个荷兰人确定要买后,刘小勇二话不说,通通把自己这些年的画给卖给了那个荷兰人。

虽然得到的钱不多,一副画也就卖了个一两百块。

但刘小勇的内心已经被欣喜给填满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