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陈璋的谋划30(1 / 2)

陈璋话头一转,先说起郭嘉等人和袁绍曹操的渊源来,“主公可知,郭奉孝和荀文若二人都曾在袁本初手下效力?”

“嗯,我在许都时略有耳闻,而且郭奉孝是在曹孟德的谋士戏志才去世后,由荀文若举荐的。”

“不错,无论是郭奉孝,荀文若,还是主公所说的戏志才,都是颍川郡人士,颍川与汝南相距不远,所以这些人在天下大乱后投奔的第一选择都是出身汝南袁氏的袁本初。”

“荀文若和郭奉孝两人也不例外,他们最开始都是为袁本初效力,所以对他所知甚祥,但是却都相继弃袁从曹,就是因为他们看出了袁本初必败于曹孟德。”

刘关张三人皆点了点头,郭嘉现在还名声不显,可是荀彧的“王佐之才”可以说是人尽皆知。荀彧既然选择了弃袁投曹,自然是不看好袁绍了。

至于这两个人的名声大小问题,这也和汉末的风气有关。因为东汉推行的是察举制,所以士人的名声就非常重要,这才有了“月旦评”这样的东西。

像荀彧这样的世家子弟,自然是有大把的人去吹捧他。而郭嘉这样的寒门小户出身的士子,自然是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铺垫了这么久,陈璋终于谈到了最关键的“十胜十败论”

“郭奉孝以为,曹孟德有十胜,而袁本初对应的就有十败,至于这十胜十败具体是指道胜、义胜、治胜、度胜、谋胜、德胜、仁胜、明胜、文胜和武胜。”

“道胜是指袁本初繁礼多仪,曹孟德体任自然;义胜是指袁本初以逆动,曹孟德奉顺以率天下;治胜则是指袁本初以宽济宽,故不摄,曹孟德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

“袁本初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曹孟德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这是度胜。”

“袁本初多谋少决,失在后事,曹孟德得策辄行,应变无穷,这是谋胜。”

“袁本初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曹孟德以至心待人,不为虚美,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这是德胜。”

“袁本初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曹孟德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无不周,这是仁胜。”

“袁本初大臣争权,谗言惑乱,曹孟德御下以道,浸润不行,这是明胜;袁本初是非不可知,曹孟德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这是文胜;袁本初好为虚势,不知兵要,曹孟德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这是最后的武胜。”

陈璋一口气说完了郭嘉的十胜十败论,刘关张三人立刻陷入了沉思。

最后,还是刘备开口道:“那依伯玉之见,我军又当如何?”

来了,现在最关键的时候来了!

之前陈璋说了那么多,让刘备等人意识到了这场袁曹之战,曹军已经有了必胜的握,所以他们开始对之前的决策产生了怀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