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纷纷扰扰多困阻(1 / 2)

事实证明,常青纯粹就是想多了,王雄和王杰(杨志妻弟,顺带一说,杨志妻子名叫王英,这三人还另有一个早夭的兄弟唤作王豪)这二人是典型的大汉庄稼人,别说违法乱纪了,平日里贪小便宜的事都不做,突出一个老实能干、任劳任怨。

就前几年大汉朝在刘宏治下的那个鬼样子,这兄弟二人还能本本分分地安心当农民,就连常青也不得不佩服,这大汉朝的人民,真是太强啦。

不论常青这个小娃娃在胡思乱想些什么,杨志和常奕这两个领头的大人正在为另一个难题头疼,那就是去平原走哪条路。

一般来说,出了陈留向北,从延津到濮阳,多的是大渡口,太平时节从哪走都不是问题。

可现如今,黄巾在东郡肆虐,乌泱乌泱的难民从北边涌入到别的郡里,哪会有脑子正常的人再去东郡呢。

“子超,咱们这一大波难民队伍里,有一多半都是从东郡逃过来的,北边是不能去了。”

杨志拿着根树枝在地上划拉了几笔,竟然凭空就把大河南北几个郡的简易地图画了出来。

“想过河,要么咱们转身向洛阳,要么向东,过了济阴郡,在东阿,或者荏平那找渡口。再往东,高唐那边就太远了,而且我估计,青州的黄巾贼也要从高唐渡河,去支援在河北的张角。”

不仅能随手绘图,还有战略分析能力,常青一下子就对杨志另眼相看了起来,看来这人不是个只会杀人的游侠头子。

一旁的常奕倒没想那么多,只是在纠结选哪条路比较好:“杨兄,黄巾贼声势如此浩大,你说,洛阳那边能守住吗?万一再演变成昔日的赤眉惨祸,咱们还是离洛阳远一些比较好吧?”

杨志点点头,说道:“我也同意不要回洛阳的好,就算洛阳能守住,咱们过了河也要经过魏郡,那地方估计比东郡还要乱,所以眼下也只有向东了。”

“那就听杨兄的,咱们穿过济阴,先往苍亭走,苍亭不行就去荏平。”拿主意的本就只有杨志和常奕两人,这二人意见一致,其余人也不会多说什么,一行七人很快就踏上了向东的路程。

说来,这个杨志不愧是手刃了十几口子的游侠,寻常三五人的流民团伙根本就不是杨志的对手,即便是拿着棍棒、农具的也很难在他手上坚持过五招。

不仅如此,一路上的食水也是根本不缺,也不知他使了些什么手段,往往清早带着两个妻弟出发,午间便能带回些野兔、野雉之类的肉食,再加上他们竟然还随身带着个陶釜,时不时还能煮点肉汤喝,简直要羡慕死同路的难民。

可惜好景不长,没走几天,常青这伙人就遇到了一个大麻烦——朝廷抓壮丁的人找上他们了。

截停这两百多号难民的是一支十六人的骑卒小队,为首的是一个文士打扮的中年人,虽不是武人,可单手执缰绳,跨坐于马上也能岿然不动,显然不是如常奕那般的文弱书生。

将难民们聚拢之后,中年文士便高举起手中的帛书,朗声道:“奉天子诏令,特命骑都尉曹操,征调兖州境内各郡役夫、白丁,汇聚成伍,火速赶往颍川郡支援右中郎将朱儁。我乃陈留郡功曹掾,奉曹都尉之命,征调尔等,尔等速速列队,待兵士清点好人数后,随我复命!”

话音刚落,十五名骑士齐齐下马,开始指挥难民结成行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