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没有铁锅,但我可以炖肉啊。(1 / 2)

汉六年十一下旬,杨家村现在的气氛给李想的感觉太热情了些,村民看见了都会打招呼和学子一样的叫他一声先生,尽管李想一直都让学生们叫他老师,可是村民们有自己的标准,这个不是李想能改变的,让李想也很无奈,这是华夏大地上的人自古以的淳朴,起码对待他们认为有学问的人的时候,真的能做到发自内心的尊敬。

现在村民们的娱乐方式也变了,每天或是忙完自己的事情,或是推迟自己的事情,都会乐呵呵的溜达到祠堂附近,在树下面安静的听着孩子们的读书声,然后小声的在那里交流,谁家孩子会写几个字了,谁家孩子偷懒没写完被揍了一顿之类的事情,言语中或是自豪,或是叹息。

也有觉得自己孩子不是读书的那块料的人,在那里听完暗自伤心。更有一些村里行将就木的老人,也会每天慢悠悠的走到祠堂旁的树下坐着,生机所剩无几的躯体在这里仿佛充满了生气。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祠堂里孩子们的声音传了出来,声音洪亮,村民们安静认真的听着,那是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学堂的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展开,虽然李想没有在里长那里听完全部的话,也没有答应里长,但是不妨碍里长自己去做这些事情,本来是一间学堂,现在却变成了一个四方形的大建筑,原本是木头房的设计,也变成了泥土石头木头的混合建筑。

这样的房子比县城里面的人住的都好,用里长的话来,这些娃娃未来都是做学问的,盖的好一点怎么了,以后村里的娃娃都能用到,盖好一点也给后面的娃娃省了些力气,也没人来找李想提钱的事情,甚至面馆那边,刘叔也说工匠们很用心,觉得受了李想的恩惠,不敢糊弄,怕村子里的人戳脊梁骨。

总之,时代的差异让李想错误的估计村民的反应,但是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整个村子都焕发出了活力,李想不经想到他刚来的那个时候,虽然村子里的人都很和气,却是没有任何的生气,没有任何的盼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