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千年科举第二榜31(1 / 2)

嘉靖二十六年,被誉为千年科举第二榜,千年科举第一榜是北宋嘉佑二年进士榜。

嘉佑二年进士榜上出现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分别是苏轼、苏辙和曾巩,除此之外还有程朱理学中的二程、张载等人以及日后的宰相吕惠卿、曾布、章惇。

可谓是含金量十足。

而这千年进士第二榜虽稍有逊色,却也不遑多让。

大明第一硬汉杨继盛,大明“后七子”领袖王世贞,抗倭名将汪道昆,一代帝师殷士儋……

以及内阁首辅、上柱国、正一品太师兼太傅、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

范凌恒永远忘不了,当年历史老师对他的评价——“救时之相”,继商鞅、王安石之后最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硬生生为大明王朝续命五十年。

杨县令和张居正是同窗?

“历史书太小,装不下一个人波澜壮阔的一生,历史书又太大了,装下了华夏上下5000年历史,在历史书上随手翻过一页,用笔划过的内容很可能是他们的一生。”

范凌恒之前就非常喜欢这句话,现在依旧喜欢。

如今,那承载了历史的一页页纸张,彷佛化身蝴蝶,在范凌恒面前偏偏起舞。

他只需伸伸手,就和那触不可及的历史人物产生某种羁绊。

“……杨知县是武进人,他的老师是唐顺之,当今时文大家,你的精义,我准备让杨知县教你。”

“唐顺之?”范凌恒之前读到过他掷笔毙刺客的故事,难不成这名武艺如此高超之人在学问一道也颇有建树?

“嗯,正是。”

见先生不再多做解释,范凌恒只好把疑问闷在心里,孟教谕如此推崇杨知县,再加上唐顺之好歹也曾在他的记忆里留下过印记。

他相信未来自己受到的教育肯定不会比盛若海差太多。

“先生,四书中除《孟子》外,其他的我都已经背下来,敢问先生何时可授我四书精义?”

孟教谕抚着胡子的手一顿,很快便恢复正常:“嗯,明日你每日下学后跟我学习四书精义,先从《论语》开始。”

范凌恒谢过后即离开,孟教谕看着他的背影,突然间觉得自己或许能亲眼见证这名学生的金榜题名。

几日后的晚上,范凌恒乘着孟教谕的马车,脑子里还在回忆的先生刚才的教导,良久之后,他才长舒口气。

“学而时习之,孔子承不欺我。”

范凌恒满脸疲惫,但掩盖不了他精神的亢奋。

自从他说出要跟随先生学习四书精义后,每日白天上课时他都要通读、抄写先生给带来的各种书籍。

而且,孟教谕也知道自己学生有过目不忘之能,每天给他带的书

包括四书考试答案书、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这是科举必读书籍,没什么好说的;

但其他的书籍可是让他开了眼。

学习刘勰的《文心雕龙》,孟教谕告诉他写文章道是根本,以圣人为老师,以儒家经典为主体,以纬书为参考,以离骚为变化,从而才能写出好的八股文,而且要求他每日模仿书中文采的修饰写四篇八股文;

一本《词源》,南宋张炎的;一本《乐府诗话》,本朝三大才子杨慎编撰,这是要学习词章韵律、音律协洽,句琢字炼。

八股文中真正对文体格式要求严格的是中间四股:提股、中股、后股、束股,股即对偶之意,四股要求必须句句对偶。

虽然八股文并非通篇骈偶,而是有骈有散,八股是骈,其余是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