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深夜18(1 / 2)

从教谕家出来已亥时,算作后世当为晚上九点。

范凌恒盯着窗外空无一人的街道,偶然和一组打更人相遇,只见他们一人手持铜锣,一人手持梆子和灯笼在街上打更,嘴里还喊着:“关门关窗,防火防盗。”。

晚上普通人家想知道时间,就只能从打更人每个时辰不同的敲锣方式知晓是几更天。

说来倒也可笑,刚才是范凌恒首次见到打更人,也是第一次听到打更报时。

他从未在县城呆到过一更天,记忆中偶尔来到县城也是白天跟着父亲来县里纳粮,日落前就要出城。

到了城门,有几名军士把守城门,马夫出示了教谕的牙牌,有名军士揭开帘子往车厢内看了看见得有位年轻人坐在教谕的马车上,旁边摆放了零零散散的字帖、书籍,文具等。

军士怀疑范凌恒的身份,又令他出示自己的牙牌。

牙牌就是古人的身份证,上面上面刻有持牌人的姓名、职务、履历等。

教谕的牙牌是象牙制作,上面写着潮阳县教谕,绍兴人,嘉靖二十年进士一类的简单身份介绍。

而范凌恒的牙牌就很简单:潮阳县范氏范凌恒。

看了牙牌,再加上教谕马夫给解释这是新进的学宫学子,军士这才挥挥手放他们通行。

并不是范凌孟安排的马车不合适,而是因为夜禁自戌时开始,持续到三更,这个时间段除了官家马车其余人不允许在街道行驶,否则处以杖刑。(注1)

范凌恒毕竟是第一次在大明经历这些,不免有些好奇道:“老伯,平日里军士也查的这么严么?”

“之前倒是没有,听说福建那边来了不少倭寇,饶平那边挨着福建,有好几个村子都被倭寇屠了。揭阳也发现了倭寇的影子,咱这儿就严了起来。”

老伯来自绍兴,是孟教谕本家。

提到这儿,想到浙江那边倭寇更甚于广东、福建,气不打一处来,不禁痛骂道:“这群狗养的畜牲,一个个矮的和小挫子一样,自个儿有手有脚,不好好生产,来咱这儿当海盗祸害百姓。”

“老爷说浙江那边出了几个能打仗的将军,浙江那边有些小海盗打不过,就从浙江跑到这边作乱了。一个叫胡宗宪,还有个叫戚什么光来着?”

“戚继光?”范凌恒精神为之一振,这算是他来到这儿听到的第一个熟人名字了,虽然只是他单方面的熟悉。

“对对,就是这个名字,据说这个戚继光打仗也挺厉害,上次老爷和家里通信的时候提过一嘴。”

“小先生不出门也知天下事啊!”孟老伯感概道。

范凌恒呵呵干笑两声,不再多言,要不怎么解释?

他不仅知道戚继光这个名字,还知道未来大名鼎鼎的戚家军就是在今年成立的,而且再过两年就要转战福建。

自从能随时翻阅记忆后,范凌恒已经确定现在是1559年,戚继光马上要组建他的戚家军。

可惜远在天边,想抱个大腿都鞭长莫及。

至于再往后的,他倒是能说出来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空开物》,可都和他的科举没什么关系。

范凌恒用手轻轻摩挲旁边的四书,这才是他在这个时代安家立业的根本。

“麻烦你了,孟老伯。”马车停在一扇破旧的木门前,范凌恒扶着车辕下车谢道。

“应该的,应该的,我帮你把书册搬到屋里吧。”孟老伯也下了车,还没等范凌恒喊门,院门被人打开。

定睛看,正是范凌远便挪开抵门的木杆。

也没多问,三人搬着书籍进了院子。

“老伯,喝口水再走吧。”把书册放到屋子里唯一一张桌子上,范凌远热情的招呼道。

“咳咳……是啊,老哥,这么晚还麻烦你送小弟回家,家中温的有鱼,不如吃点东西,歇息歇息再回。”范清耀伤腿未愈,又染了风寒,虽然已经有人通知他范凌恒被学宫教谕看重,去家中进行私教,可能会晚归,但当父亲的,怎能不担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