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情敌(1 / 2)

  众传谣的乡民吓得连连否认:“我没见过淮西细作,是我听某某说的。”

  才半日,邱斛便抓到了谣言的源头——孟家仆役。

  众人皆知,这事肯定是孟甲岁指使的,但他必然不可能承认。

  那个仆役被推出来背锅。孟家为了撇清关系,让内知当众掌掴他。

  木板子一下又一下地抽在他的脸上,整张脸都被打肿了。

  后来更是溃疡化脓,使得面容尽毁。

  此为后话。

  这事过后,乡里便没有人再传张棹歌的流言,只是大家都清楚,张棹歌跟孟甲岁这梁子算是彻底结下了。

  第22章 情敌

  张棹歌吃完自己的瓜,还有些意犹未尽,准备溜达去孟家的窑场看看能不能给孟甲岁找点麻烦添点堵。

  一转头,就与崔筠的目光对上了。

  第一次看到崔筠骑马,张棹歌感到有些新鲜,但对她会骑马这件事并不诧异。

  这会儿的女子不仅没有“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教条约束,还能骑马、打马毬,与后面的朝代相比,相对自由奔放。

  至于她们出门戴幕篱和帷帽是碍于男女之防?这纯粹是无稽之谈。幕篱一开始的作用只是为了遮风挡尘,不仅女子出门会戴,男子也会。后来儒家经典要求女子出门遮面,这幕篱的作用就逐渐变了味。

  张棹歌问:“崔七娘也来吃瓜?”

  “吃瓜?”

  “就是凑热闹。”

  崔筠觉得她这个形容很有意思,更有意思的是张棹歌这个当事人吃自己的瓜竟然吃得津津有味。

  崔筠忽然对她生出了一丝兴趣:“张副将被迫休假,难道不着急吗?”

  “怎么不急了?这假期是过一天少一天,可急死我了。”

  “噗——”崔筠掩嘴,才没让自己笑得太失态。

  张棹歌的心态可真好。

  她问:“张副将又怎知假期还剩多少天?”

  张棹歌鲜少见她展颜欢笑,如今一见,也不由得勾起唇角。

  闻言,言简意赅地说:“八关斋会快到了。”

  崔筠恍然大悟。

  八关斋会有上千僧人赴会,还有信众不知几万,如此盛大的斋会必然要出动军队来维持秩序。

  鲁山县的镇兵只有三百人,既要巡防,又得缉盗、搜捕细作,在张棹歌休假的情况下,她这一营的镇兵群龙无首,很难调动。另外两营的镇兵又有可能忙不过来,因而在八关斋会之前,郑和义必然会要求张棹歌结束休假。

  原来这一切都在她的算计之内,难怪一点儿都不着急。

  崔筠不知自己误会了——别人认为停职是天塌下来的大事,那是因为他们把兵权、军职看得太重,张棹歌这个00后职场混子压根就不在乎这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