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崔家(1 / 2)

  想起快到年节,她给窦婴预留了两份。

  写信时又想到自己的毛笔书法能进步神速,崔筠功不可没,她得备一份谢礼,于是也给崔筠留出两份来。

  还有昭平乡的里正齐适,先前受她所托出面替崔筠解了围,这份人情她也是得还的。

  这么一来,她这次的猎物就所剩无几了。

  ——

  冬至的前几日,张棹歌挂在营帐外的腊货终于风干好了。

  适逢她休沐,外头又在下雪,便懒得让手下去受这个罪,自己揣着已经练完的字帖,拎着一只腊兔和一只腊鸡就去了昭平别业。

  她已经是昭平别业的熟人,一干仆役部曲都认得她,见她冒雪上门,就先做主将她迎进来躲避风雪。

  没在屋檐下等太久,青溪就将她迎接到烧着暖炉的前堂:“小娘子稍后便过来,请张副将先稍等片刻。”

  将幞头的雪扫落,又将斗篷解下递给青溪,张棹歌安然地坐在月牙凳上等着。

  门外,仆役们身影忙碌。张棹歌观察了会儿,发现似乎是什么人要出远门,他们都在为此做准备。

  什么人出远门会摆这么大阵仗?那只有他们的主子崔筠了。

  “崔七娘要出远门?”张棹歌脑中刚闪过这个念头,崔筠的身影便从穿堂门后走出。

  “张副将在看些什么?”崔筠问。

  如今二人已经颇为熟稔,崔筠便不似见面之初那般客套疏离,言辞也直接了些。

  张棹歌回过头,脸上扬起了一个笑容,说:“看雪。”

  她轻飘飘地掀过这个话题,问:“崔七娘这是准备去哪里?”

  崔筠落座,并未疑惑张棹歌是怎么知晓的,从容答道:“冬至要回乡祭祖,这两日都在收拾行囊。”

  “南阳县吗?”

  “南阳县是大伯父任职之地,我们这一支的家庙在邓州。”

  崔筠的曾祖父崔温之生前是邓州刺史,为正四品上的高官,按《开元礼》的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可以立家庙。

  崔温之在邓州为官后,便举家搬迁来邓州,并在此建了家庙。

  哪怕后来崔温之的子孙都分散到邓州、汝州、襄州各地为官生活,可崔家的家庙却始终在邓州,每年的祭祖,崔家每一房都得出人来祭祀。

  崔家如今的族长正是崔元峰。他作为大房一脉的长子,占嫡又占长。继承了祖宅后,即便族中还有一个年逾七十的二叔,打理家庙、族田,主持祭祖仪式的事还是落到了他的头上。

  因此崔筠这几年住在祖宅跟寄人篱下没什么不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