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税事(1 / 2)

  茶汤里不完全是茶叶的味道,还添加了一些葱姜。

  张棹歌将它当成了没放盐的汤来喝。

  待她喝下茶汤,崔筠才让夕岚递上一副字帖,说:“阿姊说张副将欲练字,让我备两本字帖,这字帖虽不是什么名家之作,却也是我崔氏先祖中书法佼佼者所留下的字帖抄本,如若张副将不嫌弃,不妨收下。”

  张棹歌:“……”

  夭寿了,她当初不过是敷衍窦婴的,窦婴怎么当真了?

  她又不考科举,把字写那么好看做什么?

  可以跟窦婴互通书信?窦婴又不是不知道她的毛笔字难看,看得懂就好了啊!

  而且她们通信的最大障碍是字丑吗?不,是她不会写繁体字好伐!

  心里吐槽归吐槽,她也清楚这字帖的价值。

  在知识都被世家大族垄断的时代,这样的字帖,哪怕只是抄本,也值不少钱。

  万一她能带着储物戒穿越回去,她手里的字帖都足够被人供在省博物馆了吧?

  可她最终还是压下了贪念,说:“那就多谢了,不过既然它们这么珍贵,等我练完字我给你还回来。”

  张棹歌却不知,这抄本其实是出自崔筠之手。原字帖早在南北朝时就随着战乱遗失了,流传下来的都是藏本。

  藏本珍贵,崔父当初都是纠结了许久才拿出来让崔筠临摹练字的。

  昭平别业被毁后,这藏本也就落入了崔元峰的手中。

  崔筠没有告诉张棹歌这是她的抄本,是不希望被人知晓后会拿来做文章。

  第12章 税事

  窦婴离开后,崔筠花了几日才重新适应举目无亲的生活。

  入冬了,忙了一年的农户可以清闲下来,她这个肩负着三十几口人生计的主子却没法清闲。

  炭窑日夜冒着烟,木炭源源不断地出窑运往各处。

  孟家许是在忌惮什么,又许是暂时没能找到崔筠的弱点,这些时日一直蛰伏着。

  如此一来,乡里能令里正烦忧的事就只剩赋税。

  朝廷改租庸调为两税法已有几年,但这收税的工作一直都很难顺利开展,年年都有各种乱子。

  租庸调简单来说就是除了收地税、户税外,还得按人丁收税,比如一家有三个男丁,按规定每人可以领永业田和口分田共计百亩。每年交税时,除了交这百亩地税和按户等划分的户税外,还得再交三个人的人头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