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才子会佳人(1 / 2)

夕阳西下,落日余晖……

在太湖畔的一处柳荫下,一艘游船画舫静静地停靠在岸边。

船舱里的冒辟疆玉树临风,手里轻摇着折扇,正含情脉脉地注视着他对面的陈圆圆……

陈圆圆犹如一朵出水芙蓉般的默默地坐在船舱里,她怀里抱着一把古色古香的琵琶。

陈圆圆抬眸深情地看了冒辟疆一眼,接着莞尔一笑,指尖拔动,只听琵琶清脆,一曲美妙动听的乐声便在湖面之上回荡开来……

冒辟疆一听,知陈圆圆弹奏的这琵琶曲名为《汉宫秋月》,乃是元时词曲名家马致远所作,该曲子背景说的是汉时“昭君出塞”的故事……

冒辟疆聪明绝伦,知道此时陈圆圆弹奏此曲的深切韵意,她是在借王昭君被深宫幽禁和思念家乡的哀怨悲愁,来抒发自己无可奈何的生活情境及命运安排……

冒辟疆深吸一口气,将折扇放于桌上,伸手在身边摸出一管洞箫,凑口于唇,接着便听箫声呜咽,吹奏的也是《汉宫秋月》的曲子。

陈圆圆和冒辟疆一个弹奏,一个吹箫,陈圆圆弹奏的琵琶之声一会儿清脆悠扬,一会儿低沉婉转;而冒辟疆吹奏的箫声,则似悲似喜,如诉如泣……

不觉间,两人心无旁骛、相得益彰,将一曲《汉宫秋月》合奏完毕。

冒辟疆哂然一笑,他抬眼看了一下陈圆圆,见他低眉垂首,神情落寞,两颗宝石般的眸子里饱含泪花,遂急忙放下洞箫,立起身来。

“圆圆,你怎么了?”冒辟疆走近陈圆圆,俯下身子,蹲在陈圆圆的身边,深情地问道。

陈圆圆默然良久,缓缓说道:“此次相会,一晃月余匆匆而逝,想明日公子便要踏上归途,奴家不觉心中酸楚……”

冒辟疆闻言,心中亦觉凄然,他双手握住陈圆圆的一双玉手,怅然地道:“此次赴金陵乡试,我离家已近两月,家母已两次书信催促,让我速归,本想再拖延些时日,再与卿卿多多相伴,怎奈母命难违……”

冒辟疆说到这儿,深叹一口气,继续道:“不过卿卿放心,你的好,我冒襄永铭于心,此次归家,见了母亲,我即当向她老人家言明心意,然后将你赎身除籍,再随我回如皋原籍完婚,那时我们即可天天厮守一起,双宿双栖啦……。”

陈圆圆听完冒辟疆的肺腑之言,眸子里的泪花突然涌将出来,动情地道:“公子若不负于我,早些回来……”

冒辟疆见陈圆圆如此用情,遂斩钉截铁地道:“卿卿请放心,我冒襄今生若负卿卿,定遭……”

岂料,那“五雷轰顶”四字还没说出,陈圆圆即挣脱冒辟疆的手,一只纤纤玉手,一下捂住了冒辟疆的嘴唇,冒辟疆此时再也禁止不住,一把将陈圆圆揽入怀中……

两人温存一阵,冒辟疆拿起桌上的折扇,双手捧着交给陈圆圆,说道:“这是我的心爱之物,今赠于你,想念之时,打开看看,睹物即如晤面。”

“这折扇有什么好!”陈圆圆娇滴滴地道,说着“噗”的一声,将折扇打开了来。

只见那扇面之上,正面龙飞凤舞地书着一首七律,陈圆圆轻声念道:“红闺紫塞昼飞霜,顾影羞窥白玉塘。近日心情惟短笛,当年花絮已空箱……。”

陈圆圆见这诗的末尾题着“巢民冒襄”四字,印章上则是隶字“辟疆”二字,又翻过扇面,见反面则画的一幅《烟水叠嶂图》,题款处则写着“玄宰”二字。

陈圆圆知道这《烟水叠嶂图》扇面乃是大儒董其昌所作,因为董其昌字玄宰,便合上折扇,不觉笑道:“若是遇到灾荒之年,这把折扇或许能抵上几十两银子呢……。”

冒辟疆听陈圆圆如此说,微一迟疑,轻轻一笑,又从腰间解下一块羊脂玉牌,交到陈圆圆手中,说道:“这块玉牌自我出生一直佩戴身上,今也相赠于你。”

陈圆圆见这玉牌通体莹润,正面雕刻着鹤鹿同春图案,背面雕刻的则是岁寒三友图案。

陈圆圆见这玉牌制作精美,实乃贵重之物,正要推却,可冒辟疆一伸手,却把陈圆圆的玉手一把捧住,接着身体便靠在了她的香酥玉体上……

冒辟疆和陈圆圆两人相拥而出,并肩来到船头,二人抬首西望,却见此时落日余晖,霞光万丈,风景甚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