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 且待之43(1 / 2)

常森于正旦宴上见了渐年长的外甥,回头等回府了,就打算上启本,向皇太子姐夫请求让皇五孙出宫,与母族亲人相聚。

只是那时候正值正旦,朝廷集体休假,常森便等到正月初六把启本送进宫里。

按理讲,以常森平头百姓的身份,他是没那个资格向皇太子递送启本的。

但他是皇太子小舅子,开平忠武王第三子,就算没有官职,那也不能以寻常百姓视之。

而且朱元璋注重广开言路,就算是一个偏远小县的小官吏上书的奏劄,也能一路畅通无阻地被放到朱元璋的案前。

所以,朱标也不会禁止无权无职的亲戚给他递启本。

当朱标在看到小舅子这么多年的第一封启本时,还是有些为难的。

这为难,不是说不愿意让第三子出宫会见母族亲人。

而是为难第三子会不会因为得到出宫的机会,而与不该接触的人接触。

然后,这些个不该接触人,会给他的第三子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

不过,朱标终究是朱元璋悉心培养的合格皇太子。

他在思忖片刻后,就同意了小舅子的申请,并将此事向父亲朱元璋报备了。

正所谓,堵不如疏。

有些事情,还不如放任一下,看看后续情况。

而当朱元璋得知这消息之后,也默认了长子的决定。

孙子长大了,总不能一直拦着他,不让他与同住一城的亲人见面吧。

而这人呢,也总要与不同的人见面、接触,才会显露更多的性格特点出来。

都说太阳底下无新鲜事,这大明,或者说这应天府内,也没有能瞒过朱元璋的事情。

不然,朱元璋为何要弄锦衣卫呢?

除了查贪官污吏,将那些叛逆罪行消灭于火苗中,也是为了看看那些在他手底下干活的人,是不是表里如一,有没有欺骗他。

所以,朱允熥从一出宫,到开平王府,一路所作所为。

比如见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情,都被锦衣卫密探一五一十的记录在案,然后送入宫中,放在了朱元璋的御案之上。

至于在这档案中,遭到重点关注的朱允熥、常森,知不知道他们遭到人监视呢?

那就只有他们二人知道了。

因为事涉皇太子外戚与一位皇孙,这份档案密奏,是锦衣卫指挥使蒋瓛(huan)亲自递过来的。

朱元璋得到蒋瓛禀告后,还特意把皇太子唤来,与其一同观看这密奏。

皇太子朱标站在父亲身侧,龙椅的左边,探过头,与父亲一同看那锦衣卫的密奏。

朱元璋对长子的培养,是不遗余力,倾其所有。

即使是锦衣卫这等本该放在阴暗里,不让外人知晓的隐秘事,朱元璋也时常说于长子听。

皇帝身处正位,行事须坦坦荡荡,讲究正理阳谋。

可并不代表,这些阴招,皇帝就不能用了。

所谓一正一奇,以奇为辅,正行其道,二者相辅相成,效果大增。

而朱标虽然对锦衣卫这个特务机构心有抵触,可不代表朱标是个迂腐之人。

作为一个合格的王朝储君,朱标也会利用所有能利用的,光明正大的达成自己的目的。

“标儿,你看你这儿子,小小年纪,居然就想着要插手藩国的事情了。”

朱元璋用手指弹了弹密奏,转头对长子笑着说道。

“毕竟是我大明皇孙,自然要事事以我大明利益为先。”

朱标不觉得第三子做的不对。

毕竟朱允熥只是恰好碰上了,又因为好奇而去看了。

小孩子嘛,好奇心重,没什么大问题。

而且朱允熥身为皇太子嫡子,将来去边疆就藩之后,也要处理大明与藩国的关系。

提前了解了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好一个小明,好一个恶仆,好一个邻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