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 知子莫若父33(1 / 2)

朱元璋听完郝文杰的回答后,眼中一丝的希冀瞬间变的暗淡起来。

休息一年半载,哪里是那么容易休息的。

以朱标现在参政皇太子的身份,每日要处理数百份启本。

何谓启本?

天下官员上书皇帝曰奏本,上书给皇太子亲王,曰启本,以此作为区分。

可以说,朱标每日几乎得不到休息的时刻。

一旦发生了重要事件,如地方蛮族反叛,何处出现水灾、干旱,那朱标熬夜处理都是常事。

别说皇太子了,就是平常农户家正值壮年的顶梁柱病了,也很少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养病。

很简单,主要的劳动力休息了,那几十亩的农活谁来做?收成怎么保证?夏税秋粮如何按时按量缴纳?

让近七十岁的老父重返农田么?

还是让一直织作于家的妻子干农活?

亦或是说,让家里那两个没成年的孩子来垦地?

妻子与孩子垦地,虽然很累,但时间长了也会熟练,只是可能会影响收成。

可皇太子要休息了,这繁重的政务能让未成年子女来帮忙么?

还是说,让精力不济,年近七十的老父朱元璋重新捡起来么?

还是说,要把这好不容易收拢回来的权力,再次下放给朝臣?

无论哪个选项,都不是朱标愿意选择的。

所以,太子静养,勿操劳就是个伪命题。

也许任何一个皇帝或者握有实权的皇太子,都会遇到这样的难题。

是治病,暂时放下政务。

还是咬牙硬撑,继续担着这天下重担。

知子莫若父,朱元璋不用多考虑,都知道他的长子会如何选择。

“郝卿,朕命你,一定要根治太子旧疾。”

朱元璋思绪转了很多圈,最后强硬的命令道。

“臣遵旨。”

郝文杰心中一苦,但还是拱手应道。

在朱老板手下干久了,就得要有这种迎难而上的冲劲,不然有的是人能替他迎难而上。

要知道他手下那两位和他一般,是子承父业的左右院判,可是从没想过要在院判的位置上终老的啊。

“太子病情,不得外传。”

虽然知道郝文杰口风很紧,但朱元璋还是特意叮嘱道。

“臣遵旨。”

郝文杰再次拱手应道。

挥手让郝文杰告退之后,朱元璋独自一人坐在殿内,陷入了沉思。

作为一名登基二十四年的皇帝,朱元璋向来在做一件事情前,都会万般考虑,先从最坏的结果开始设想。

就如此时,皇太子朱标旧疾复发,须长时间调理。

那朱元璋就要考虑到这件事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

外臣们对皇太子患病暂时无法露面的看法。

其他的儿子们对兄长生病的反应。

东宫那两个皇孙在父亲生病时,如何应对。

那位借着正旦进入大明朝贺的高丽使节,是否会将大明皇太子生病的消息以讹传讹,传回高丽。

皇太子乃国之根本,身系国家安危,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不慎。

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且无法避免,那他就要将这件事彻底利用起来,看看有没有人想要借着这件事情浑水摸鱼。

……

也许整个皇城大内,对皇太子旧疾复发早有预料的人,有两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