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 不妥?有何不妥?(1 / 2)

这兄弟子侄四人饭饱之后,朱允熥先声夺人抢去了洗碗的工作。

之后他们四人再次回到了文华殿后殿,朱标与七弟朱榑共叙兄弟之情。

等朱标父子三人将朱榑亲自送到文华门外,返回到殿内,朱标对两个儿子叮嘱道:“今日发生之事,切记绝不可外传。”

虽然朱标没有明说是哪件事,但朱允熥如何不知,他所指的是进厨房烧火煮面一事。

“儿子知晓轻重。”

朱允熥闻言,立刻拱手承诺道。

堂堂皇太子亲王皇孙们,居然亲自进厨房烧火做饭,这要是传了出去,谁知道那些文臣们会怎么上书劝谏。

不过,朱允熥也隐隐猜到他的父祖们有此举动的用意。

一则,对那些外出归来的亲王们表现亲情。

告诉他们,无论你在外如何,表现的好或者与坏,只要回家了,关上门,大家还是相亲相爱一家人。

二则,通过一起忙碌,除了能见到彼此另外的一面,还能通过一起保守秘密,来促进彼此关系。

比如,朱允熥在齐王朱榑的指点下烧火,在这么短短的时间内,朱允熥就喊“七叔、七叔”,喊的很是亲热。

而朱允炆虽然没做什么,可也见到了那个严肃的父亲另外的一面,他对父亲朱标的感观肯定也发生了些许改变。

只是此时,不像朱允熥那么轻松的同意,朱允炆神色凝重的拱手询问道:“父亲,孩儿不明白,为何父亲要亲自为七叔煮面。

所谓君子远庖厨,父亲此举恐有损储君威仪。”

朱允炆敢这么直截了当的说出自己的不解,以及向父亲朱标表示不认同。

是因为朱标一直告诫子女,不耻下问,有不懂的一定要当面问出。

所以,朱允炆才会这么直截了当。

“允熥,你是怎么想的?”

朱标没有回答,反而朝朱允熥询问道。

“孩儿认为,父亲于齐王面前是储君。

可关上门来,于七叔面前,是长兄。”

朱允熥没做多想,立刻拱手回答道。

听到第三子的回答,朱标没有表示肯定,也没有表示反对。

他只是一脸肃容的对两个儿子说道:“自父皇登基改元,化家为国后。

我们朱家就成为天下人的典范,时时刻刻受到天下人的关注。

无论是父皇,还是孤,于天下人面前皆小心翼翼,不敢有半点出错之处。

皆因我们朱家受天下人供养,必须行为天下范。

可父皇与我们,是血脉相连的亲人。

父皇与我们既是君臣,也是父子祖孙。

你们,永远都不要忘记这一点。”

“孩儿谨记父亲教诲。”

朱允熥与朱允炆对视一眼,异口同声的拱手道。

政务缠身的朱标没有太多空闲时间教子,在说完这大段话之后便让两个儿子离开了。

对于两个儿子信誓旦旦的承诺,朱标并没有放在心上。

如果人真的能听进去别人劝告,能做到言行如一的话,他的二弟,七弟就不会屡犯故错了。

不过,朱标自忖自己还在壮年,又是长兄与亲父,只能多方叮嘱教导了。

“君子远庖厨?”

朱元璋在听完长子叙述今日所发生的事情后,冷笑一声。

继续讥讽道:“自忖背了一本书,就知道乱用典故了。

这群儒生惯是道貌岸然,想要吃肉,却不想脏手便说不忍见杀生,然后躲得远远的,心安理得的吃别人端上来的熟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