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 何人是我母?(1 / 2)

御医给朱允熥复诊之后,表示皇孙身体无碍,只要今后注意情绪别再大起大落就行。

朱允熥听到后,对一旁放下心的阿润使了个眼色。

“郑院判,皇孙殿下可有什么须忌口的?”

阿润见了,立刻开口询问道。

“殿下身子无恙,自然也无忌口的了,与往常一般便可。”

太医院右院判郑学摸了摸下巴的白须,笑着说道。

郑学的父亲是致仕太医院院判郑德,也如太医院院使郝文杰一样,是子承父业,深受皇恩。

不过他擅长儿科,骨科,所以一般都是由他为未成年的皇子皇孙们诊治。

阿润听到这话,心中的担心一扫而空,一脸笑容的连连称赞郑学医术高超。

朱元璋对贿赂这一块管的特别严,是以阿润将郑学送出去的时候,还不需要送红包。

不止是给御医送红包,就连皇帝、皇太子身边的内侍,也没人敢送,更没人敢收红包。

可以说,这时候无论内臣还是外臣们,他们的日子都过的紧巴巴的。

第二日,身体痊愈的朱允熥只去学堂上了半天课,下午就穿着全套的郡王冕服来到文华殿,接受礼部官员们的礼仪指点。

说白了,就是来参加排练的。

以大明礼仪的繁琐,如果不事先进行多次排练演习,那么等到正式场合的时候不出错的概率很低的。

自洪武十一年,秦王、晋王之国之后,亲王们来朝的礼仪已成定式,这么多年也没怎么变过。

皇太子、东宫臣属们也都很熟悉了。

毕竟皇帝重视亲情,基本上每年都会召各地亲王们来朝。

虽然平均下来,每位亲王两三年或者更久才来朝一次。

但谁让皇帝子嗣多呢,截止目前,已经之国的亲王已有十一位。

除去早夭的皇九子赵王,服金石散过度而毒发身亡的皇十子鲁荒王,还有那位因不可说的原因而于长沙王宫自焚,连谥号都没有的皇八子谭王外,还有九位亲王。

以这么庞大的基数在,就算亲王们两三年才来一次,每年也都会有几位亲王来朝。

只是两位皇孙乃是第一次参与这样正式的场合,所以必须要给他们两位单独排练一番。

此时,朱元璋并没有给亲王嫡长子之外的皇孙们封郡王。

而朱允熥与朱允炆身上虽然没有郡王爵位,但他们身上的冕服都是按照亲王世子的等级定制的。

毕竟他们是皇太子之子,将来最次都是亲王。

他们穿这身隆重冕服的机会不多,一年可能就一次两次,但不能缺少。

虽然朱元璋对官员们很抠,公服、朝服、祭服、常服只发一套两套,若官员们穿旧了,穿破了想要换新必须掏钱。

可他对家人们却很大方,每一位皇孙,无论年龄大小,都会安排织工,制作相应的衣服。

鉴于小孩子每年都会窜个头,以至于皇子皇孙们的冕服、常服,每年都要重制。

现在朱允熥身上穿的七章七旒冕服,便是新做的。

与朱允炆身上的冕服稍显宽大相比,朱允熥穿的刚刚好。

不止皇孙们穿着冕服,那些配合排练的礼官们也穿着梁冠朝服。

只能说,幸好这时候是冬十月,天气冷,穿着厚重繁华的衣服刚刚好。

若是夏天,穿着厚重的冕服还真要热死个人。

在朱元璋的甜枣加棍棒的调教下,大明中央官员的效率极高。

昨天礼部才接到指示要微调礼仪,今天早上便提交皇帝批复,然后下午就开始让皇孙们参与排练。

“礼部员外郎潘善应拜见皇三孙殿下,皇五孙殿下。”

一位头戴三梁冠,腰系银带钑(sa)花,身穿赤罗衣的官员向两位和他孙子差不多大的少年稽首行礼道。

朱允熥看着那梁冠下的白发,看着这在自己面前弯腰跪拜的老人,忍住了心中那在不合时宜的尊老爱幼的心思,只是默默颔首。

而朱允炆则是脸上带着笑容,虚抬右手道:“潘员外请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