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 春和宫的男主人回家了(1 / 2)

“听说前几天,爹赏赐了天下诵大诰弟子十九万三千四百余人?”

汇报完毕之后,朱标也像是想起了什么一般,抬眼看向父亲,故作不经意地询问道。

所谓大诰,即御制大诰,是由朱元璋亲笔编撰作序,于洪武十八年底到二十年底间所颁布的四编大诰。

受了冤屈的老百姓可以手持大诰,一路畅通无阻的入京告御状。

这大诰就像圣旨,在大诰颁布之后,连大明律例在大诰面前都要靠边站。

朱元璋颁布大诰的初衷是好的,希望百姓们能熟读大诰,修身养性,不被贪官污吏蒙蔽。

也希望以此警醒官员们,以此为鉴,勿要为非作歹。

可惜,想法不能变成事实。

以至于朱元璋自己都感慨:朝治而暮犯,暮治而晨亦如之。

不过,朱元璋并未因此而气馁,反而愈加在天下间宣扬大诰。

这不,为了鼓励世人熟读大诰,还特意给十九万人打赏。

不得不说,朱元璋是对底层百姓很大方的皇帝,逢年过节,就给国子监的学生赏衣赏钞。

大冬天了,也会给北方将士们,送去温暖的冬衣和贴补家用的纸钞。

隔个几年,就以自己能得天下离不开应天府周边的农户们的大力支持,特免当年田租。

如果某地府库充足有余了,也会特地减免当地的田租。

纵观大明十七帝,唯有朱元璋对底层百姓最上心。

甚至,在华夏两千年历史中,如朱元璋这般勤政爱民的皇帝,也少之又少。

“标儿,我知道你是觉得赏赐的人数过多,不过你放心,我赏赐的都是宝钞,没有实物。”

朱元璋洋洋得意的说道。

在他看来,纸钞是个好东西,他想要赏赐臣民,只需要印纸钞就行了,不需要付出国库里的钱粮实物。

“爹,洪武八年,一贯大明宝钞可换得一千文。

可现在呢?一贯宝钞只能换二百五十文。

如今民间宁愿用粗制滥造的私钱,也不愿用宝钞。”

虽然朱标不懂金融知识,可是在他看来,宝钞滥发并非是一件好事。

到底如何不好,他也说不上来,就是潜意识觉得这并非是件好事。

“这大明是朕的大明,朕说这宝钞值一千文,就值一千文,谁敢不用他?”

朱元璋闻言,立刻横眉,冷哼一声。

去年,也就是洪武二十三年冬十月的时候,朱元璋就听说在两浙,一贯纸钞只能兑换二百五十文。

为此他还特地谕户部,让户部与工部议,凡两浙市肆之民纳铜入京铸钱,同时再次重申凡钞一贯准钱一千文并榜示天下。

“爹……。”

朱标张嘴就想反驳,可话还没说出口,就被打断了。

“好了好了,你说的我知道了。

你今日才回来,我就不久留你了,你快些回去看看媳妇儿和孩子吧。

我可是听说了,你媳妇儿带着我那几个孙儿孙女们早早就在宫门口,顶着寒风等着你回去呢。

你快些回去,别让孩子们冻着了。”

朱元璋摆了摆手,开始赶人了。

“是,父皇,儿臣告退。”

深知老父脾气的朱标知道,对他爹只能顺毛捋,不能逆着来,便起身拱手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