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冰雪止水(1 / 2)

1983年一月的一天,RHT市大雪纷飞,天地间一片白茫茫。市里一家医院的产房外,孙建设焦急的踱着步子。

这天一大早,快到预产期的爱人韩如意用手摇醒了熟睡中的他,咬着牙痛苦的说道:“老孙呀,我肚子疼的厉害,我感觉我快要生了。”

孙建设睡眼惺忪,强打精神从被窝里俯身起来,屋内寒气让他瞬间清醒了许多;孙建设揉了揉眼,看了下床头的闹钟,才刚5点,外边还一片漆黑。

“媳妇,你疼的厉害呀,还能动弹么,咱们去厂职工医院吧?”孙建设抓着媳妇的手问道。

“嗯,就是一阵一阵的疼,应该能动。”韩如意强忍着疼痛用力抓着孙建设的手回应道。

孙建设和韩如意住在厂里分配的职工宿舍,宿舍楼共四层,三个单元,每层3户,每栋楼后还有一排用来储物的“小房”,一户一间。孙建设小俩口住在其中一栋的二单元,一层中门102。小两口在刚得知怀孕的时候就商量好,在生产那天就去厂医院。计划经济时代工厂、配套的厂生活区、厂子弟幼儿园、学校,厂医院都被规划离得很近。而且因为大家都生活在一个大的集体里,人际间也相对比较熟络。父一辈、子一辈要不是同事,要不是同学、再不然就是邻居,反正转几道弯总能沾上点关系,拉上点人情。

“好,媳妇我先帮你穿好外衣,你在这里躺好,我去后边咱家‘小房’把车子推到单元口再来扶你。”孙建设说完,帮爱人套上厚厚的棉衣棉裤,然后自己穿上棉裤披上军大衣带着手电筒准备出门推车。

孙建设撩开厚厚的门帘,推开大门,发现呼呼的大风卷着雪花扑面而来。他赶紧关上了门,打开手电筒,小心的走出楼道口。透过手电筒的光柱,孙建设发现路面上的雪还很薄,而且因为没有被人车碾压过并备有结冰。孙建设提着的心稍微放松了些。

孙建设打开房门从小房里推出了那俩保养的油光瓦亮的黑色‘永久’自行车来到单元口,架好“车梯”。回屋去接韩如意。

“媳妇,外边下雪了,天冷,一会咱们坚持坚持,我推着你去厂医院。”孙建设说完脱下军大衣披在半靠在床边的韩如意身上。

“老孙呀,这数九寒天的,你哪能只穿个毛衣呢,别再冻着了,我现在已经没那么疼了,还是你赶紧穿上这大衣吧。“韩如意虚弱的说道。

“媳妇,我不冷,一会我收拾咱儿子东西的时候顺便找个褂子披上就行。”孙建设说完起身走到床对面的“大立柜”前,打开拿出上面印有“BJ”字样的黑色皮包,并将韩如意提前包好孩子衣物的“小包袱”塞了进去;这就是那个时代的“预产包”。

收拾完这些,孙建设从衣柜里翻出了一件旧的黑色工装夹克穿在自己身上,起身拎着包扶韩如意往门外走去;

来到单元口,孙建设让妻子先扶着墙,站在单元口楼道的屋檐下。自己把书包跨在自行车前把的一侧,然后摘下手套掏出一截刚才从小房里截取的“铁丝”在前车把的另一侧挝成一个架子,将手电筒固定上去,作为“车灯”。

孙建设用力的搓了几下手,往手上哈了几口热气,然后用双手紧紧的握住后车架,就这样反复了几次,她才扶着韩如意坐到后车架上。

“媳妇,你把好车座和车架,我推着你去医院,路滑,骑着危险。”

寒风裹挟着漫天的雪花在这座北方城市的街道上狂舞,通往厂医院道路上几盏昏暗的街灯为它们的舞台提供了灯光。

孙建设稳稳地掌着车把,韩如意坐在后车架上紧紧地扶着车座,车前地手电筒发出地光束照亮了这个即将迎来新成员的小家庭未来的路。

临近中午,产房的门打开了;

“韩如意家属,谁是韩如意家属!”里面出来的大夫大声的喊道。

“我是,我是,大夫,我爱人怎么样了?”孙建设焦急的问道。

“恭喜你呀,顺产,女孩5斤6两,母女平安!”大夫笑着向孙建设道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