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再开新项目(1 / 2)

九月底,《寄生虫》的后期制作圆满结束。

万森影业的放映室内,姜志强和王庆锵应约前来,共同观赏这部备受期待的作品。

对于林万森来说,虽然他对自己充满信心,但与原版相比,这部作品在多个方面都进行了调整。

除了保持思想内核和剧情结构的一致性外,他还针对香江的具体情况和时代背景进行了深入的改编。

在创作剧本时,林万森还未定居香江,对于当地的贫富差距和两极分化现象了解有限。

因此,他特地邀请了姜志强和王庆锵这两位地道的香江人来提供宝贵的意见。

随着两个小时的播放结束,林万森紧张地询问二位的观后感。

王庆锵沉默了片刻,被影片中对人性的深刻探讨所震撼,由衷地赞叹道:“这部作品比剧本更加精彩,让我深受触动。”

姜志强也表示赞同:“影片展现得太真实、太残酷了,如果现在上映,一定会引发香江市民的共鸣。”

考虑到97至98年间,香江市民正遭受金融危机的重创,许多人陷入破产困境,生活境况甚至不如影片中的金家。

同时,电影行业也受到严重冲击,许多熟悉的香江明星,在这两年都面临无戏可拍的困境。

这样的背景下,《寄生虫》的上映无疑将为香江市民带来强烈的情感共鸣,引发广泛的社会讨论。

当然,也可能会因为市民口袋紧张,影响到该片的最终票房。

是以,三人商议之后,还是决定再等等,等金融危机结束或者柏林电影节之后。

《寄生虫》立项之初,就瞄准了柏林电影节,甚至还引入柏林电影基金会的投资。

影片制作完成后,就要送到柏林电影节,而王庆锵就是柏林电影节的选片人。

你说魔幻不魔幻?

其实这才是电影节的真相,不仅柏林电影节如此,戛纳、威尼斯同样如此,甚至奥斯卡需要公关都已经摆上了明面。

不然,同样都是六十分的电影,凭什么给你奖而不给别人?

凭的就是另外二十分的人情世故,二十分的利益交换。

王庆锵将《寄生虫》的拷贝送去柏林暂且不提,姜志强却留在万森影业,似有事情要和林万森说。

金融风暴肆虐下的香江影坛,电影开工寥寥且质量堪忧,形势岌岌可危。

姜志强,手握院线资源,面临经营困境,无奈之下向林万森抛出救市之举,期望其能迅速炮制出一部商业电影。

在林万森的工作室内,两人甫一坐下,姜志强便急切地探询道:“林生,你是否有涉足商业片的打算?”

林万森闻言,未作过多思索,便坦诚相告:“确有此意,我们公司刚刚购得一部韩国小说的改编权。”

姜志强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期待,追问道:“是怎样一部小说,竟能入得了你的法眼?”

在他的认知中,林万森以原创剧本著称,无论是《情满四合院》还是《寄生虫》,均为佳作。

然而,林万森却笑着摇了摇头,解释道:“其实是部网络小说,新近才出现,尚未形成广泛的知名度,但其情节设计颇具创意。”

“什么题材?”姜志强好奇地问道。

林万森娓娓道来:“这部小说名为《我的野蛮女友》,讲述了一段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男女主角的人物设定颇为独特,也颇具看点。”

姜志强听后,心中不禁有些失望,如今香江电影界主流类型为喜剧与动作片,而恋爱题材的剧情片在市场上似乎并不太受欢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