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吃饭(1 / 2)

青石台阶沿着山麓一路延伸,时而起伏,时而蜿蜒,坡度称不上陡峭,只是路面有些狭窄。

挑水的白捕队伍已经在山间拉开了很长一段距离,其中年纪较大的那些,经过了多年垂炼,哪怕手上的木桶比常人要宽大几分,也能够在石阶上健步如飞,早早就不见了踪影。

苏山为了不引人注目,在追上队伍后,就吊在最后方。

他脚步哒哒哒地快速踩踏,枯叶频繁地发出嘎吱声响,伴随的还有山鸠被惊飞的鸣叫。

跟着跑了一段路后,苏山眉毛微微挑高,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跑在前面的人虽然脸色涨红,满头大汗,但却不时摆出古怪的姿势,那是沉下腰,两只手奇怪弯曲的姿态。

苏山心中一动,也学着他们沉下腰,摆好姿势。动作并不难,很容易就掌握,他顿时觉得装满水的木桶更轻了。

“原来如此......真是过分了,竟然真的什么都不教我啊!”

苏山为自己摸索到技巧感到得意时,内心也颇为愤愤不平。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这句话他是悄悄在心里说的,真要是喊出来,哪怕只是稍微低声嘀咕,他也会有种成年人的羞耻感。

山路难行,虽说掌握了技巧,但回到演武场时,苏山还是出了一身汗,气喘吁吁。

他打量着青石砖上一个个累得东倒西歪的白捕,见无人注意这边,就默默走到偏僻角落,运转定山桩的心法部分。

这功法有个神奇的地方,心法的妙用不是在锤炼时,而是在锤炼后,当劳累到极致时,运转功法的效果就会更好。

苏山面朝赤轮,调节呼吸节奏,扣齿三十六后,气乱力尽的现象慢慢平复下来,约两刻钟过去,浑身酸软褪去,只觉得更加清醒,神完气足。

欣喜之感油然而生,不管如何,在这个世界,总算有了点生存依仗。

此时已接近未时,也叫日昳,是太阳偏西的时段,换做前世说法,差不多是下午一时。

演武场正被温暖的阳光盘踞着,眼前的青石砖有如镀金一般蔓延开来。

苏山眯着眼睛打量,在堂门口,有几名杂役弯着腰挑着饭笥,热腾腾的蒸汽透过间隙在四处飘散,隔着老远都能闻到那股糯糯香气。

演武场的白捕们知道这是衙门包管的午食,早已不见了往日懒散,早早就列队排在两侧,这个时候的大家,似乎格外的守规矩。

苏山也跟着混在队伍里,待饭笥的木盖打开,香味更加醇厚后,便开始有人嘟嘟嚷嚷,催促前面的人快些。

这熟悉的场景,让他的思绪不可避免地回到从前。

前世孩童时期的村子,生活条件并不是很好,遇到农忙时都是相互帮忙,某家的稻谷需要收割,就动员好几家一起下田地。

稻谷的主人需要张罗着为田畔干活的人送午饭,米饭是现成的,是早上烧好的粥捞饭,炒的菜也基本都是自家产的长豆夹、苦瓜、茄子等,偶尔会割几斤猪肉补充体力。

把饭装在搪瓷杯,或是饭盒,或是铜罐里压实,上面会夹一点菜,全弄好后,放在两个大竹蓝里,还要捎带上一大壶凉白开水或着寡淡的茶水,铺上毛巾,用竹勾担挑着就上路了。

等饭挑到田地时,也是这般热闹的场景。

“写不尽的是乡愁,回不去的是故乡。”

“那位江南人先生写下乡愁时,是否就是这种感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