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抓螃蟹40(1 / 2)

古镇作为滋水的发源地,并不是说只有一块水源头。

不积跬流,无以成江河。世界上任何的大河都是由无数的小流汇聚而成,滋水的源地河流也有数不清的各种小的分支河流。

许承宗所说的大鲤鱼石就在几条最大的支流之一的橡树沟河那边。

橡树沟,自然是以生长橡树而出名。

橡树生长缓慢,但是一旦长成却是非常好的木材之一。

橡木木质紧密沉重,富有弹性,而且还防潮防虫蛀,在古代就被用于建筑和日用,也是古人烧制木炭的重要原料之一。

到了现代,由于橡木价格相对便宜的原因,更是被加工运用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除了橡树本身橡果也是好东西,橡果没成熟之前外层包裹了一圈刺壳,跟板栗外面的刺壳一样,紧紧地把果实包裹起来。

橡果是一种坚果,一头毛茸茸,一头光溜溜,橡果未处理之前,味道发苦,含有微量毒素。

处理后的橡果是一种很好食品,可以做成橡子糕、橡子面条等,虽然口感没有小麦等正常粮食做的口感好,也能解决饥饿问题。

有水源,有食物,在食不果腹的年代,这一带就吸引了人群定居,形成了一片村落。

近年来旅游热,为了吸引游客,这里的村民在政府的组织下种下了大片大片的牡丹花。

秦岭山里,温度相对能低一点,这个季节正是牡丹盛放的季节,这边的牡丹才刚刚开始绽放,尽管如此,大片种植在一起的牡丹花也紧紧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沿途而上,一路山白的、黄的、红的、粉的、紫的,五彩缤纷的牡丹花各具特色,再加上一片翠绿的枝叶,在阳光下共同组成了一副瑰丽的画卷,色彩斑斓,让人陶醉。

大鲤鱼石要沿着橡树沟走上七八里路,中途有一段长达一公里还多,呈45度的大斜坡,本地人把这条大斜坡叫好汉坡。

以前人们靠山吃山,经常会进山砍柴,条件好的会用独轮车和木架子车把柴拉回来,条件差的全靠人扛。

几乎全靠人力的年代,不管上山还是下山,对于打柴人来说,通过这一道斜坡可要耗费不小的力气,好汉坡的名字就由来于此,能带着重物一口气越过大斜坡的人才算得上好汉子。

在许承宗的指挥下,车子来到河道中断一处路段,靠山停了下来。

许承宗指着这一块竖躺在河道中的大石头说:“你们看,那就是大鲤鱼石,像不像一条逆流而上的大鲤鱼?”

和鸡冠石不一样,鸡冠石是一由很多石头组成的群落,大鲤鱼石是一个整体的石英石,有些地方又把这种石头叫白火石。

整块石头长有七八米,最宽的地方有将近两米,凸起在河中央,鱼头鱼尾俱全,比成人拳头还大的鳞片清晰可见。

所以说人们取名字也不是乱取的,真是活脱脱的一条巨型鲤鱼逆流而上,其他三人也是渍渍称奇。

“五哥,这大鲤鱼石有没有什么传说故事。”

“当然是有的,而且还有两个版本。

一个版本是说,这是一条即将化龙的鲤鱼,在化龙的紧要关头,没能度过天劫,最后留下躯壳化作石头,落在这河中。

还有一个版本,说这鲤鱼石本是集山川和河流的精华孕育出的精灵,晚上的时候它会在河水中上下畅游,白天的时候就会化作石头停在河流中休眠。

建国初期为了支援国家建设,组织了一支地质队来这里勘探,有人就说了这一奇事,于是地质队对于化作石头的鲤鱼石进行勘探,并且有人取走了大鲤鱼的内核,据说是一个类似夜明珠的东西,从此这大鲤鱼就失去了活性,停在这里再也不动了。”

许承泽若有所思的说“第二个故事如果是真的,地质队里肯定有身负国运的大人物,或者有镇压能力的宝物。”

许承泽的话大家也没放心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