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为朕讲经56(1 / 2)

“啊!原来如此!”

听到高肃的回答后,高洋顿时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同时努力把那句“朕怎么没想到”给咽了下去:

朕可不能显露出自己的“愚蠢”(手动狗头)!

“然后呢?然后那位得道高僧就把那枚铜钱给你了?”高洋迫不及待地问道。

“并没有,那位番僧听完我的话后有些诧异,紧接着便问我为何想到那样做……”

“那你是如何回答的?”高洋丝毫没发觉,自己现在就像说相声里那个“捧哏”的。

“我向那番僧说许多孩子都能想到这样的做法,只不过世事污浊,世人尽染铜臭,已然忘记最珍贵的,其实是无价的,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啊……诚然如此。”

高肃点了点头,表情也显得有些肃穆,毕竟聊到跟佛法有关的事儿了,他肯定不能像平日里那般玩世不恭。

“接着那番僧又说什么‘岂住空空里,空空亦是尘’,还说什么‘大悲无泪,大笑无声,大悟无言,大象无形’之类的,后来他不仅把那枚铜钱给了微臣,还又送了微臣那面镜子,并拉着微臣谈论起了佛法,说……说微臣有慧根……”

(注:“岂住空空里,空空亦是尘”是唐朝诗人李咸用《赠山僧》一诗中的诗句)

“如此因缘际会之下,微臣才得以从番僧处学得了做菜、酿酒的秘技……”

“岂住空空里,空空亦是尘?大悲无泪,大笑无声,大悟无言,大象无形?大象无形……原来黄老之言和佛学亦是通的,空空亦是尘……啊!大机缘!这绝对是天大的机缘!”

(注:老子的《道德经》里也有“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说法)

信佛之人最喜欢佛教偈语,就是让你有点儿懂、但又没那么懂的感觉。

高洋此时口中喃喃重复着那几句话,看上去竟有几分如痴似醉之感,很显然,他的情绪已经非常激动了:

若说刚才他还对高肃的话有些怀疑,那此刻定然是深信不疑了,毕竟如果不是有那等神秘的得道高僧,又怎么能说出来这等智者之言?

悟了!自己突然感觉悟了!

真的是……好想见一见那位得道高僧啊!

对此,高肃只想说:你悟个锤子!你这就是还没醒酒呢!

你真要是听那么几句话就悟了,你就不是“神经病”了!

谁成想高肃正在心里头“埋汰”高洋呢,高洋突然开口“夸奖”起了高肃:

“那位得道高僧说得不错,你确实是个有慧根的人。”

啊这,自己是不是编得有点儿过了?

你这“夸”得我心里有点儿发毛啊!

于是高肃赶忙双手合十低下头道,“陛下谬赞,微臣实在愧不敢当……”

“诶,你有‘慧根’这事儿可不仅仅是朕说的,那位得道高僧也早就看出来了!”

高洋拍了拍高肃的肩膀,直接把自己和那位并不存在的得道高僧“硬凑”在了一起,“对了,你可信佛?”

“额……微臣随母亲久居大庄严寺,耳濡目染也好,高僧启迪也罢,对佛法自然是信的。”

高肃心想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自己还能不信?

更何况你特么信佛信成这样,我能不信?

“好,不错、不错!”

高洋点了点头,随即盯着高肃一脸严肃道,“长恭,你可否为朕讲经?”

嗯?

怎么越聊越离谱了?

还让我为你讲经?

高肃赶忙把身子躬得更低了,“微臣不敢,微臣……微臣不会讲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