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高邻(下)(1 / 2)

谦让几句进了宅院,郑俨先下意识地吸了吸鼻子:

对!没错!刚才就是这个味儿!

现在虽然有些淡了,但自己肯定没走错地方!

当然,心里头想着这个,郑俨嘴上说的却都是场面话。

古代里里外外都是个“人情社会”,不像现代城市化后的邻里氛围似的,门对门住几年,互相也说不了几句话,更不知道对方是干嘛的。

像郑俨今天过来,也是想着探探门头,打听一下高肃的身份来历。

之前的邻居,郑俨也都是这么处过来的。

毕竟有句老话叫“远亲不如近邻”嘛!

如果哪天你遇上什么事儿了,没准就能请邻居帮帮忙。

或者万一哪天和邻居起了冲突矛盾呢?

也能自己提前掂量一下什么的。

而在得知了高肃的大概情况后,郑俨表示还挺震惊的:

任谁也想不到高肃的身世竟是如此“离奇”!

已故神武帝之孙、文襄帝之子,当今皇上的亲侄子。

这得是多大的来头啊!

难怪刚才“安德王”会到这里来……

可与此同时,高肃母子又是如此的……落魄。

谁家“顶级皇亲国戚”住这种小宅子啊?

就算高肃的生母身份低微吧,也不能……

唉,没法说!

当然,即便如此,郑俨倒也不会看轻了高长恭母子。

因为高长恭毕竟是“皇家血脉”,说不准哪天就又发达了,到时候再想“抱大腿”不就晚了?

反正在此之前,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跟人家正常邻里交往就行了。

偶尔遇见个什么事儿,雪中送炭一下,也许将来就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应的,郑俨的家世来头,也比高肃想象中要厉害一些。

原来郑俨出身于大名鼎鼎的“荥阳郑氏”,老爹现在还在朝廷中担着一个“五品官”。

算不上太显赫,否则也不会跟现在的高肃母子做邻居。

但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挺了不得的,毕竟“荥阳郑氏”是当世数得着的世家大族。

世家大族,自汉以来到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避不开的永恒命题。

甚至很多时候是皇权无可选择的合作对象。

直至唐末,世家大族才完全走向了衰败。

而南北朝时期,则是世家大族的一个发展巅峰。

北魏时期孝文帝汉化改革,对汉人各州诸姓进行了评定,将“清河崔氏”、“太原王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和“陇西李氏”定为汉人中最高等级的“五姓”。

由此可见“荥阳郑氏”之尊贵。

后来“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接着又分别为“北齐”和“北周”所取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