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归来之路 42(1 / 2)

刘应年想了想,盯着罗迦异,沉声道,“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可以考虑一下。要不要回去?”

罗迦异的目光闪烁了一下,但很快就消失不见。说起来容易,怎么回去?

“你刚才也听见了,萧离受了不轻的伤,现在正是动手的最佳时机。这一仗打下来,所有的部族都吃了大亏,蒙舍诏人怎么向其他部族解释?你真的不想再回来了?”

“现在的南诏国乱成了一锅粥,只有我会帮你。”

“我可以借用你的军队,你可以带领军队,把你的亲人从蒙舍诏救出来。现在的蒙舍诏人损失惨重,军心涣散,我们需要的只有这三千人。”

“不过,我需要的,却是整个南诏国的臣服!”

“你说行不行?”

事实上,经过这一系列的战斗,刘应年手中的兵力,尤其是今天,已经不足三四成了。刘应年能够在这种时候,将自己的三千兵马,交给罗迦异,也算是一种冒险。

这是一个绝佳的时机。

他是一个很开放的人,也是一个很好的领袖。

“我愿意。”雷格纳点点头。终究,对于亲人的担忧占据了主导地位,罗迦异也明白,刘应年这是在拿他当枪使,这种亏本的生意,他是绝对不会干的。不过,这对他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从小受到父母的宠爱,对他的管教也不多。所以他去过南诏国,也会说国语,对汉族的情况可谓了如指掌。

与墨守成规的父亲们相比,他更想从汉族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让南诏子民的日子过得更好。

他了解那些汉族百姓的生活,也想让南诏人也像他们一样。吃饱穿暖,开启智慧,那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

接着两人对掌发誓。

——

事实上,在他们看来,这样的选择,甚至是将来的变化,都很难判断是好是坏。不过,种族之间的交融,文化的交融,总是有利有弊的。

融合,必然会给南诏人的生产、纺织、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这是一把双刃剑。

再过几年,南诏国或许也会像我们大晋国那样富庶,但也有很大的机会,在融合的过程中,他们的传统文明,也会随之消失。

不过,对于统一的皇朝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只有在经济和文化交往中,各区域才能逐步打破闭关自守,缩小分歧。区域间的和平与安定,是稳固统治根基的基石。

刘应年上一世,只是在争权夺利中获胜,虽然他对百姓很好,但在实际操作上,却有些力不从心。而这一次,机缘巧合之下,他终于有了一个了解天下苍生的机会,明白了皇位的真谛。

这对他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体验。

归根结底,还是要平定南诏,而不是占领!而是要以一种平和的方式,慢慢的发展,慢慢的融入。

这不仅仅是扩大了我大晋国的疆域,更是扩大了我大晋的疆域。如果今天投降,明天再投降,只会让战争变得更加激烈,毫无意义。

南诏国是最重要的,也是南方的藩属国,他们的日子过得安稳富裕,对双方都有好处。

而这些,都不是单纯的暴力能够解决的。

谁也没有发现,夏家大女儿,安陵乡君夏清芸,在三皇子被送出京之后,就很少出门了。

但更多的人却发现,这位曾经在各个场合都表现得很好的冯家大小姐,最近却足不出户。

咦,发生了什么事?这是怎么回事!生病了?

如果别人问起来,她可能会说自己生病了。只是被家人拦着,不让他们出去而已。

郭家的事情在京城里传的沸沸扬扬,所有人都知道宁贵妃看中了冯筱云这个儿媳,可三皇子突然去了南诏国,冯家顿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冯老老爷子,虽然年事已高,不能约束自己的孩子,可照顾好自己的孙闺女,还是可以的。他心里很明白,冯家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错误的,所以,他宁愿让自己的孙女留在家中,安安分分地学习,避开这次的风波。

此时再与郭家人走得太近,岂不是给自己找麻烦?至于亲事亲的事情,更是拿不定主意。至于政务,啥?你的意思是,我们应该选择哪一边?这是皇帝陛下亲自下的命令,任何人都不能反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