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缘聚缘散34(1 / 2)

“乌云下面大风骤起,看官且听那声音,呼——哗,一阵接着一阵不绝于耳,四面八方都传来凄厉的萧作之声。

往远处看了,那是遍野的芦苇横飞,满天的秋雁悲啼;往近处看了,人人俱着白衣,众人不分你我,眼里只有白茫茫的一片。

这些人个个是垂首低眉,掩面不敢相看。”

“啪!”刘擘英拍响醒木。

“只有荆轲傲然迎风手扶宝剑,抬头挺胸,身子站得笔直。

任由狂风鼓足了衣裳,芦苇打在脸上不躲不闪。

太子丹跪在地上,把温酒高高举过头顶,用盖过了狂风的响亮声音说道,请英雄饮了此杯,我代燕国百姓祈祝英雄马到功成!

荆轲双手离剑,接过温酒向着喉中倾倒,一饮而尽,霎时间满腔豪情。

他壮怀激烈,看看众人,忽然间哈哈大笑,把喝空的酒杯高高举起,猛地向岩石上重重摔去,只听啪的一声,酒杯遁去无形。

狂风呼呼啸声不止,高渐离把手轻扬,在筑上蹬蹬蹬地敲出一个直扣人心的声响,但听得咣——的一声,这声响颤颤悠悠,久久不曾停歇。

荆轲面朝滔滔江水,高声做歌而和,凄厉悲怆,令人感伤,听者无不动容流泪。

荆轲突然双手一抬,众人随他手势站起,听他朗声说道,我生在燕国,自当为大燕百姓不遗余力,此番渡江,必定要成就大丈夫天下美名!

招呼高渐离一声,高渐离心领神会,平息静气手影翻飞,把筑弹得慷慨激昂,高音如箭离弦,连绵不断。

荆轲雄心万丈,虎目圆睁,众人扼腕长啸,怒发冲冠。

荆轲上马,回身向众人一抱拳,大喝,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扬鞭策马,疾驰而去。”

骏马连声嘶叫,荆轲随从也在众人面前呼吼鼓气,叱咤连声跨上坐骑,一似离弦的响箭,迅速消失在深沉的雾霭之中。”

说至此处,刘擘英伫立片刻,须臾,对着已经痴迷的听客抬手抱拳。

众人回过神来,交口称赞。

刘擘英谢过,说道:

“今夜已晚,大家请回。”

听书客散却,露出当中正坐的大圣,大圣笑嘻嘻上前道:

“先生,刚刚你说这段令人回味无穷,我要替卖菜的告你,大伙都不用来买菜了!”

刘擘英连称过奖,开始收拾东西。

大圣问道:

“这个刺客列传,可是真有荆轲刺秦的故事?”

刘擘英笑道:

“有,不过刺客列传全是杜撰的上古故事,当不得真。”

大圣摸摸后脑,茫然说道:

“刺客列传真是一部奇书!”

刘擘英道:

“当然!

杜撰出那么多人,那么多诸侯国,那么多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的故事,刺客列传当然是奇书。

谁也没见过它的原本,全赖大众口耳相传。

百姓这样深深地喜欢一部书,几个著书的人做得到?”

大圣一半清醒一半糊涂,心想:

“这个地方既然是与东胜神州毫不相干的另一个时空,但是为什么又会有东胜神州的历史和传奇在此流传?

莫非曾经有谁和现在的我一样,也是从东胜神州那个时空过来了这边,所以带来了刺客列传里的故事?

因为并不在这个时空真实发生,故而推说为上古故事,并且流传开来。”

这样的念头没有停留在大圣心里太久,原因是他要在这里修人心养人性,要做到余事莫问。

一切要活在当下——在这个越见深沉的夜晚。

刘擘英包袱搭在肩上,快步走向乐沉脩,他是早已见到其人,拱手问道:

“多日不见,乐老弟近来可好?”

乐沉翛满腹凄凉,无奈摇摇手苦笑:

返回